第06版:华夏周末

写春联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19日   第 06 版)

作者:任启亮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贴春联的习俗,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千余年。春节一到,家家户户贴上崭新的春联,新年的气氛就浓了。红彤彤的春联热烈喜庆,是对新年的祈福,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我小时候,每年的春联都是父亲来写。他早早准备了红纸、笔、墨,年三十一早就开始裁纸、研墨,然后聚精会神写起来。待写好晾干后,我们跟着父亲给各个门上贴春联。先把一副宽幅的五言对子贴上堂屋的两扇大门,再把一副七言或更长内容的长条对子贴上两边门框,把那副独立的单幅春联贴在厨房的单扇门。盛粮食的大缸上也要贴一个红纸条,写上“五谷丰登”或“丰衣足食”,院子里的树上贴的是“出门见喜”“满园春光”。

不记得是哪一年了,父亲把两张卷起的红纸递到我手里,“从今年春节开始,春联就由你来写了。”

接过写春联的任务,我一方面担心写不好,也为终于可以一试身手而兴奋。父亲读书不多,用他自己的说法也就相当于初小文化程度,但毛笔字还是不错的。我的毛笔字与父亲相差甚远。自从接下写春联的任务,虽注意练习,却总也不见长进。当初写春联,也就是把字涂写出来而已,没有任何章法,更谈不上美感。不管好坏,几年下来过年写春联也就成了一种惯例,不光写自己家的,不少邻居也把红纸送来让我写,队长还让我把他家和生产队的仓库、牛房的春联也一并写了。

渐渐地,我有了一些志得意满的感觉,而且乐此不疲。先是指挥几个小伙伴裁纸、研墨,然后琢磨春联的内容。那个特殊的年代,能够写进春联的内容空泛单调,再加上自己的幼稚和知识贫乏,只能从报纸上去找。好在可以从毛泽东诗词中选,记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是我最喜欢写的。有时自己也挖空心思编一些,尽管粗糙苍白,也多少有点得意。

写好的春联在院子里依次摆开晾干,我来回看着有些孤芳自赏,特别是看到很多人家换上我写的新春联,心里美滋滋的。现在看来,当时的表现真是可笑。至今看到许多同事、朋友,包括我爱人在练书法,让我钦佩的同时更感到自卑,我认定自己根本不具备写毛笔字的天赋和条件。

春联写好后,我还会和小伙伴们一起挨家挨户帮着张贴。那一年,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生产队的牛房,打算贴上我写的那幅“千军万马齐上阵,战天斗地夺丰收”。大家突然愣住了,牛房的门上已贴好一副新春联,上联是“松竹梅岁寒三友”,下联是“桃李杏春风一家”。地地道道的柳公权体,字体俊秀,笔画有力,结构匀称,如刀刻斧凿一般。端看良久,再看看自己的“大作”,实在无地自容,我转身逃离。

那副对联无疑是他写的。两个月前,他被送到村里,就住在牛房的西间。人们不知他叫什么名字,来自何方,只听说是接受改造。看他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背后都叫他“戴眼镜的”。他个子不高,劳动时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很少与人说话,偶尔碰面也以点头代替打招呼。有人看到他常常沿着河堤来回踱步,下雪天也不例外。晚上和不出工的时候,他就一个人躲在牛房里,谁也不知他在干些什么。

自从看到那副对联,牛房成了我常去的地方,只是选择在他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远远站在牛房门口,为的是看看那副对联。那字写得太漂亮了,一笔一画都让我倾倒。有时边看边在地上用手指模划起来。对联的内容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写了六种树木,上联写树写冬,下联写花写春。上联写松、竹、梅的共同品格,傲霜斗雪,成了寒冬里并肩而立的朋友;下联写冬去春来,三种花迎风报春的风采。对联采用拟人化手法,托物寄情,生动传神,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令人赏心悦目,把冬去春来的自然风貌和人们盼望新生活好日子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我写的那些陈词滥调与其相比何止天壤之别。

一次,我正在全神贯注欣赏这副对联,被一声突如其来的招呼唤醒。“小朋友,你好啊”,原来是他。我怔怔地不知说什么好,他厚厚的眼镜片后面含着笑,给人亲切随和的感觉。他引我进入牛房,看到他的床头堆着一摞书。他说“你喜欢诗?”我摇摇头,指着那副春联“喜欢对联”。他笑了,“诗和对联是相通的。”接着他慢条斯理地与我聊起来,俨然一位老朋友,我渐渐不那么紧张了。他说要写好诗和文章,首先要多读,吸取前人的精华,还要多思考,多练习。对联和诗一样,要反映生活的真善美,表达真情实感。谈到毛笔书写,他说前提是临帖,还要持之以恒,写好字不是一日之功。当时,对他的这些话,我似懂非懂,却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临走时,他抽出一本《唐诗三百首》送给我,并嘱咐抽空多读读、多练练,日子长了,就会有收获。

今年春节快要到的时候,妻子想自己动手写春联,并让我帮她拟一副春联的内容。50多年前写春联的一幕幕,一下子来到我眼前。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

2022-02-19 任启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628.html 1 写春联 19,62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