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夏周末

读诗品诗写诗的美好时光(下)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19日   第 07 版)

作者:李培禹

写诗

读诗、品诗带来的冲动就是写诗了。

最初的写诗,一定多少带有模仿的成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很有道理。我们这代人的少年时期,崇拜、迷恋的是高尔基的《海燕》、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像我这样有着想当诗人志向的青少年,还会像今天的追星族们一样追诗人郭小川。情窦未开的我,读郭小川的长诗《静静的山谷》和《白雪的赞歌》,还不能完全领悟诗的深邃及意境,却也从流畅的诗句中读出了一种淡淡的美。后来知道,贺敬之、郭小川的“阶梯诗”,是受到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于是我也找来马雅可夫斯基的诗集来拜读、学习。就在这种诗的氛围氤氲中,我在上高中一年级时,写出了我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处女作”《雷锋和我们同在》。这是一首长诗,有近三百行。特别幸运的是,这首诗得到大诗人臧克家先生的肯定,他给我打了65分,并说:“还可以比65分再高一点。”那是1972年,臧老刚刚从“向阳湖”干校回京不久。自那时起,这首诗成了“敲门砖”,我得以经常登堂入室,成为老诗人的一个忘年交小友。

在编选自己的诗集时,犹豫再三,终不能放弃这首虽不成熟却打上了青春印迹,更承载着我对臧老深深感恩之情的处女作。今天,自己朗诵起40多年前的诗句,胸中似仍能寻到起伏的少年激情——

春风吹拂着祖国大地百花盛开

呵,春风

吹拂着

祖国大地

百花盛开

阳光照耀着锦绣河山英姿多彩

呵,阳光

照耀着

锦绣河山

英姿多彩

……

我始终认为,诗歌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形式,是艺术殿堂里高傲的桂冠,是桂冠上那颗闪着耀眼光芒的明珠。对于写作者来说,不具备丰沛的才情、缺乏思辨的深邃,千万不要去写诗,连边儿也别碰。这是对诗歌应有的敬畏。那么天下有那么多诗歌爱好者,就不写诗了吗?当然不是。其实诗歌本身是大众化的,来源于民间,诗人永远诞生在人民中间。写诗的第一要义,就一个字:真!我们看到一些并非诗人的青春男女,他们的情诗写得都不俗,有的还十分亮眼。我偶尔阅读过一些,不禁大吃一惊,那些诗大都写在日记本里并不想示人的,的确是心灵的流露,发自内心的表达。想起件逗事:我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村里有几个老知青,抽烟喝酒,经常不出工。其中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看上了我们班新来的一个女生,竟塞给她一个纸条儿。那位美女没敢一个人看,就当着我们几个同学的面打开,只见纸上写的是一首情诗,第一句是:“爱情的火焰在纸上烧”,哈哈,大家都笑了。女同学说,烧什么烧?纸都烧没啦!

我也写爱情诗。

这支歌不再有旋律

残缺的音符埋在心里

如果有个梦会偶尔扰你

那是深夜里我孤独的叹息

这照片就要归还你

请将我配的镜框也带去

假如有一天你擦一擦它

才知道抹不去的是记忆

……

当时黑龙江省的《妇女之友》杂志的编辑雨萌来北京约稿,我就把这首诗交给她了,不想得了一个“全国爱情诗大赛”的一等奖。后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还为这首诗谱了曲,发表在北京的《音乐周报》上。

关于写诗,我还有一个自己独到的见解,愿意与广大诗友们交流。

我曾在一个讲座中公开自己的观点:同样一个题材,如果你觉得用散文笔法不能很好地表达,写起来不够精彩甚至索然无味时,那么不妨写首诗试试。我到新疆博尔塔拉州霍城采风时,第一次见到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瞬间被她的辽阔、美丽、圣洁所征服,本应写篇散文的,但几次动笔都觉得笔下的文字哪有湖水本身动人?干脆写诗吧。读诗、品诗多了,写诗就不难了,一首《赛里木湖的波光》出笼了——

赛里木湖的波光

在哈萨克小伙的心中荡漾

他们世代弹着冬不拉

湖水便像圣泉一样清凉

赛里木湖的波光

让维吾尔古丽的发辫儿飞扬

她们跳起迷人的舞蹈

湖岸就弥漫着沙枣花儿的芬芳

赛里木湖的波光

把锡伯族猎手的眼睛擦亮

他们封存了骑射的弓箭

家乡更有了满坡满岭的牛羊

……

这首诗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网上已经有多个朗诵版本,还有歌手谱上曲传唱开来。让我欣慰的是,《新疆日报》和《博尔塔拉报》都转发了这首小诗。

还有一首诗的创作过程也很有意思。

2019年,著名作家李迪在新疆采写《加油站的故事》,他约上我随他“走马观花”。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走遍南疆北疆不知新疆之美。从乌鲁木齐出发,披星戴月,风雪兼程,支线航班飞来飞去,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噶尔古城,巴音布鲁克草原,冬季安睡的博斯腾湖,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上醒着的胡杨林……我们奔波在美丽的新疆大地上,累并快乐着。李迪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中国作家的表率,他受邀中石油创作《加油站的故事》时提出,写就写最遥远的祖国边陲加油站的故事。于是,我们来到了被称为“中国西极”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的康苏镇。如果说祖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那么“中国西极”的地理标志就矗立在大雄鸡的尾巴上。而我们所采访的加油站,就像是雄鸡尾巴上一片漂亮的羽毛。小站只有一位员工,是一位柯尔克孜族小伙子,名字叫玉山·衣沙克,墙上的营业执照写着,他就是加油站的经理。采访应算顺利,我和李迪还拎起水桶,跟他一起去两公里外的小河打水。然而迪兄写作时有点犹豫,他觉得用报告文学或散文笔法都不太顺手。我说,我来写首诗试试吧。一首叙事诗《雄鸡尾上的加油站》很快写出初稿,迪兄看了连声说好,建议我发给我俩共同的好友,哈萨克族著名作家、诗人艾克拜尔·米吉提,请他指教。艾克兄回复:“好诗!”还为我纠正了一个差错,把原稿中的“库木子”二弦琴,改为“库木孜”二弦琴。

《雄鸡尾上的加油站》得以在《光明日报》发表——

从喀什噶尔一路向西,

进入乌恰县就是中国的“西极”。

它位于祖国版图雄鸡的尾部,

漂亮羽毛上居住着柯尔克孜族兄弟。

有一年,春风吹遍了这片土地,

中吉边境贸易口岸拔地而起。

伊尔克斯坦古道上多了车辆,

于是,一座加油站便建在了这里。

小站看上去没什么与众不同,

常见的“宝石花”也不稀奇。

可它是方圆几百里唯一的加油站,

遇见它,疲惫的司机是多么欣喜。

……

启程了,客人们依依惜别小站,

我多想把这次“遇见”告诉你。

当雪花渐渐遮掩了红色的加油站,

一首小诗已悄悄地流淌在我心里。

加油员保洁工歌唱家翻译还有经理,

“玉山·衣沙克”是他们的名字。

你很可能以为小站有好几位员工,

错了,这里只有一位柯尔克孜族兄弟!

这里,我特别要就诗的最后两句做一个申明,这个创意的“原创”不是我,而是我崇拜的著名诗人徐迟先生。我在前面谈到我阅读过他的一本诗集《共和国的歌》,很受教益,其中他有一首赞美云南的少数民族彝族的一个分支撒尼人的。顺便说个小知识:撒尼不能称为族,它只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像摩梭人只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一样,撒尼、摩梭都不能称为族。少数民族中,彝族的分支比较多,比如还有阿细人,也是属于彝族的。“阿细跳月”就是彝族阿细人创作的优美诗篇。徐迟先生赞美撒尼人的勤劳勇敢、艺术睿智,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读一下这首《撒尼人》——

云南的撒尼人人口不多,

他们可有两万多音乐家,

还有两万多舞蹈家,

还有两万多诗人,

他们有两万多农民,

还有两万多牧羊人,

可不要以为他们有十万人,

他们的人口只是两万多。

真是绝妙!我在新疆西部边陲遇到只有一个员工的加油站时,不禁联想起徐迟的这首小诗,便套用了先生的创意。《雄鸡尾上的加油站》,如果拿掉这层意思,就会失色很多,缺少诗意了。所以说,读诗、品诗、写诗,一定是读诗、品诗在先,写诗在后。你读的诗足够多了,品诗的时候又能不断汲取营养,那么,距离你写出一首好诗就不远了。

有感:有诗的日子真好,有诗的日子很年轻。

我认为,人的一生有诗相伴才算完美;活过多少年却始终与诗无缘该是多么无趣、乏味甚至无聊。

(作者系《北京日报》高级编辑、北京市杂文学会秘书长)

2022-02-19 李培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636.html 1 读诗品诗写诗的美好时光(下) 19,63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