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保护黄河,答好历史考卷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21日   第 07 版)

全国政协委员 王树理

你到过黄河入海的地方吗?看到过“黄河入海流”的壮观与势不可挡吗?即使没有,那也一定读过李太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著名诗句。在这个冰封雪盖的季节里,如果有机会来到黄河入海口,就会感受到大河入海的惬意与快感:海天一色的黄河已经融入一幅硕大无朋的巨幅油画的画框之中,成为这幅天作之美当之无愧的背景与底色。一望无际的芦荻,色彩斑斓的红草地,形象逼真且又纯属天造的铺地树毯,迎风摇曳的红柳,草丛里一群群时而突然起飞翱翔时而俯冲隐身的鸟群……

河海交汇的所在,实在是一块充满着灵性的所在!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东营。提出要加快构建黄河下游防灾体系,全力保障黄河下游长久安澜,用“四水四定”原则管理和利用好黄河,使其永远造福人民。

黄河入海的大片土地,借沉沙以拓平原之辽阔,注黄流以开大海之无疆。它不事声张,却于默默耕耘中书写奇迹。它于万物丛生的盐碱地上保留了野生大豆的天生丽质;在被俗称“茶棵子”的罗布麻近乎绝迹的时刻,这里的草丛、水畔却到处都长满了这种植物;那些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的东方白鹳、黄河刀鱼和成群结队的野鸭,更是得天地之厚爱,数以万计地在这里安家。怪不得联合国生物计划署将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放在黄河入海口,省政府也推出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1—2030年)》。

黄河入海口有着灵性的磁场,在为人类提供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和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60多年前,我为了生计经常跟随父辈到入海口拉苇子。见到和听到许多一辈接一辈的人们开发黄河的故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后,那些到入海口赶黄河的人们,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谱写了许多黄河精神之歌。不管来自何方,也不管姓甚名谁,只要吃得了苦,搭一间窝棚,烧一片荒,翻一块地,撒下种子,从此这里就是家园。

十几年前,山东省将东营、滨州两市的全部和潍坊的寿光,德州的庆云、乐陵在内的17个县域面积确定为黄河三角洲核心开发区。如今看来,要实现在黄河的保护与利用上走在前的目标,需要整个山东省共同努力。黄河的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的衔接问题;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培植问题;黄河故道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发挥黄河优势,做好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衔接问题等等,都有待于拿出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方案与措施。

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新生湿地自然保护区,黄河与大海共同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旅游资源。近年来,景区以“尊重自然、天人合一”作为规划理念,突出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植被、珍稀鸟类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袁隆平先生生前研发的海水稻,在这里已经试种成功。山东省的黄河保护与开发,不仅具备了走在全国前头的基础,而且人心所向,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时,语重心长地说:“新时代,我们要把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继续做好。”面对历史拟出的这张考卷,如何作答,不仅是对山东省各级党政领导的考验,也是对所有公民的考验。作为一个在黄河岸边长大的山东汉子,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讲话,我发自内心的激动与高兴难以言表。

4年前,我参与了中国网智库频道的“保卫母亲河万里行”活动,从黄河入海口一直走到青海省玛多县三江源。今天,我又站在黄河入海口,遥望波澜壮阔的大海,回首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充满着深深的敬畏之情。保护黄河,就是保护伟大的中华母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

2022-02-21 王树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678.html 1 保护黄河,答好历史考卷 19,67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