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创新培养模式,让社区工作者成为“办事能手”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28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王泳

社区安,城市才能安,社会才能安。然而现实中,很多社区人少事繁、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让社区治理更精细化、系统化、现代化?山西省太原市政协委员、迎泽区政协主席赵树文建议,建设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其履职能力,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现代化。

“社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头绪多、琐碎复杂,导致许多社区工作者‘身兼数职’,总是靠老方法、老经验办事,工作疲于应付。”赵树文在调研中了解到,许多社区工作者缺乏社工专业学科背景,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比较陌生,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还有个别社区工作者进社区工作的目的,只为一份安稳的收入,并没有把社区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对待。“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等方面与实际需求还相距甚远。”

赵树文认为,太原应尽快构建市、区、街镇三级培养机制,培育“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一口受理、全岗都通、全科服务”的社区工作者,打破社区工作的条块边界,探索实施社区间轮岗培养制度,使社区工作人员成为社区“全科医生”和“办事能手”。

针对部分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组织党员参与社区民主协商等活动不积极等问题,赵树文建议将社区工作者纳入人才发展规划,创新“师带徒”培养模式,加强社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在人才中发展党员、培养党员成为人才”的双向培养模式,切实解决治理体系不完善、能力不适应、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赵树文表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是社区治理的关键力量,要在待遇和负担上做好“加减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等级绩效薪酬制度,提高薪酬待遇;拓展职业发展通道,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注重从年纪轻、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社区工作者中选拔培养一批骨干力量和后备力量。“同时,探索选派管理服务经验丰富的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丰富基层社区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社区工作创新发展。”

2022-02-28 王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196.html 1 创新培养模式,让社区工作者成为“办事能手” 20,19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