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社会法治

最高法发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

成年子女“躺平” 父母有权拒绝“啃老”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1日   第 12 版)

本报记者 徐艳红

在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民事案例中,杨某顺诉父母杨某洪、吴某春居住权纠纷案入选,明确了父母有权拒绝成年子女“啃老”的价值导向。

基本案情

杨某顺系杨某洪、吴某春夫妇的儿子。杨某顺出生后一直随父母在农村同一房屋中居住生活。杨某顺成年后,长期沉迷赌博,欠下巨额赌债。后该房屋被列入平改范围,经拆迁征收补偿后置换楼房三套。三套楼房交付后,其中一套房屋出售他人,所得款项用于帮助杨某顺偿还赌债;剩余两套一套出租给他人,一套供三人共同居住生活。后因产生家庭矛盾,杨某洪、吴某春夫妇不再允许杨某顺在二人的房屋内居住。杨某顺遂以自出生以来一直与父母在一起居住生活,双方形成事实上的共同居住关系,从而对案涉房屋享有居住权为由,将杨某洪、吴某春夫妇诉至法院,请求判决其对用于出租的房屋享有居住的权利。

裁判结果

人民法院认为,杨某顺成年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应当为了自身及家庭的美好生活自力更生,而非依靠父母。杨某洪、吴某春夫妇虽为父母,但对成年子女已没有法定抚养义务。案涉房屋系夫妻共同财产,杨某洪、吴某春夫妇有权决定如何使用和处分该房屋,其他人无权干涉。杨某顺虽然自出生就与父母杨某洪、吴某春夫妇共同生活,但并不因此当然享有案涉房屋的居住权,无权要求继续居住在父母所有的房屋中。故判决驳回杨某顺的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青年自立自强是家庭和睦、国家兴旺的前提条件。民法典第26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父母不再负担抚养义务。如果父母自愿向成年子女提供物质帮助,这是父母自愿处分自己的权利;如果父母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向成年子女提供物质帮助,子女强行“啃老”,就侵害了父母的民事权利,父母有权拒绝。司法裁判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引导人们自尊、自立、自强、自爱。本案的裁判明确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在父母明确拒绝的情形下,无权继续居住父母所有的房屋,对于成年子女自己“躺平”,却让父母负重前行的行为予以了否定,体现了文明、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导青年人摒弃“啃老”的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引导社会形成正确价值导向,促进社会养成良好家德家风,传递社会正能量。

本次发布的案例是继最高法2020年5月发布第一批典型案例后发布的第二批典型案例,其余9个案例分别涉及老人赠与孙子房产后还能不能住、垫资照顾“空巢”老人费用由谁来担、对劳动者就业实施地域歧视精神抚慰金要不要赔、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能不能拦、享受对口支援政策入学深造后毁约违约金应不应赔、助人为乐担不担责、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侵不侵权、好意同乘致人损害赔偿责任能不能减等,均紧系人民生活、关乎群众利益,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贴民法典实施的问题。

2022-03-01 徐艳红 徐艳红 最高法发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278.html 1 成年子女“躺平” 父母有权拒绝“啃老” 20,27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