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委员记者 杨承志
杨承志:“双减”政策推进后,我们需要如何完善“五育并举”方面的评价标准?师资队伍需要提升哪些能力?
李有毅:教育发展不是孤立的,这是个社会问题。教育改革牵涉很多部门。比如,我们渴望德才兼备的师资,但前提是师范院校要有优秀的毕业生,而且他们愿意到学校从教。另外,改革需要有个持续推进。我有一点担心:如果我们错误地认为“双减”就是不学知识了,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减”的是不必要的负担,所以我们的智育还是要重视,该完成的一定要完成。
杨承志:平时我也会去一些高中给学生讲科普,但很多孩子认为,这和考试没关系。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李有毅:您所发现的问题其实也凸显了重要的一环——每所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十分重要。有的学校在推进“双减”改革的过程中,活动搞得好,教学质量还能提高。这是因为校长把握好了教学过程,将学生有限的时间做了充分的设计安排。
杨承志:我有一个顾虑,如果评价标准在短时间内没有发生比较大的改变,那些“双减”的先行者会不会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吃亏?比如:面临升学率下降,或者考上名校人数减少的问题?学校如何扛得住这个压力?
李有毅:其实,我们也高度关注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问题。目前从国家来讲,已经倡导新的风向,高考后,不允许炒作状元、不允许以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所以,我在委员通道上呼吁,全社会要拧成一股绳。我呼吁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个部门一起行动起来,大家整体努力,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氛围,让学校敢于去探索、改革,将“双减”贯彻到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教授 联系人:张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