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琳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我国交通强国目标设定了具体规划和数字指标,其中,最为关注的是2035年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要达到90%。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表示,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布局全方位交通感知系统以及推动运载工具的智能化。可以说,交通全域的数字化治理,是夯实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基座、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交通强国的大势所趋,因此,他建议大力推进城市交通大脑建设。
刘伟讲到的城市交通大脑,是指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而成的应用支撑平台,以海量数据为驱动,对交通运行进行全局实时分析,提升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综合态势感知、应急响应与处置等方面能力,通过“数据智能、孪生城市”等技术,夯实城市新基建,赋能智慧交通管理,最终实现城市交通的共享共治。
近几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进行了有关城市交通大脑建设的大量探索。刘伟举例说,如上海交通大脑拥有14.9万多路摄像系统,积累车辆视频数据、图片数据、结构化数据达到日均6.4亿条,实现了对车辆的有效管控,重大逃逸案件侦破率达到近100%;安徽宣城交通大脑上线后,排查了700多处的标志标线冲突,建设至今,在出行量提升了近20%的情况下中心城区路段平均速度仍提升约5.5%。基于交通大脑的个性化诱导过程中,约60%的车辆在接到诱导后会选择绕行,30%的车辆按照建议错峰出行。
未来智慧出行的目标仍有很多关键问题尚待解决,为此,刘伟建议,大力推进城市交通大脑建设,可通过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鼓励技术创新开展示范应用,打破壁垒融会贯通,完善标准体系保障数据安全等具体举措,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大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