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实体经济数字化,对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赋能实体经济全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实融合为实体经济带来新机遇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而其在技术、场景应用方面的优势也逐步渗透到了实体经济的各个产业,为生产、投资、消费、贸易等领域赋能。
数字经济的动能与活力最早显现在消费领域。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应用突破,过去20年间,我国逐步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互联网市场,完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信息、物流、支付一体的消费互联网产业链。面对实体经济的呼唤,多家有技术基础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将消费互联网阶段积累的经验,开始迁移至产业互联网,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众多实体企业提供解题思路与工具,加快推进实体企业价值链、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改造,打通各部门、各环节的数据连接,以促进实体企业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
在工业领域,数字工厂、智慧矿山、无人智能巡检等新模式、新场景蓬勃兴起,产业互联网阶段悄然开启。
在生产制造的产业地带,借助企业微信等工具的开放接口,生产消息、设备消息、计划排产、品质信息等一系列关键数据折叠进掌心里的“工厂”。如在腾讯云技术支撑下的工业云平台上,设备、物、系统、人之间能够实现互相“对话”,实现无忧生产。而在被数字技术赋能的工厂中,借助视觉计算等技术,引进工业质检一体机,一台设备的工作效率实现了原来人工的近20倍,检出率达99.5%,每年释放出95%的劳动力。
但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互联网大跨步前进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实融合带来的新挑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表示,目前我国数字赋能主体仍存在实力不强、数字赋能客体动力不足、数字赋能原创能力不高、数字赋能传导机制不畅和数字赋能渗透程度不深等问题亟待解决。他建议,应立足数字技术的先进性、引领示范性、产业配套性、环境适应性、比较优势性、协调统筹性综合考虑,在数字基础技术板块、智能制造板块、电子商务板块、数字内容板块和信息消费板块发力,在“十四五”时期加强顶层设计,提前布局应用场景为导向和传统产业为导向的融合型产业。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当前,数实融合正在从“选答题”变成每个行业都要面对的“必答题”。然而,实体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仍面临众多难题,对众多急于破题的实体企业而言,由“制造”向“智造”的跃升更需要数字化平台与工具来支撑。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底,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74.7%和54.2%,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600万台(套)。
一方面,要推动制造业提速增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正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对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企业而言,转型困境重重。据调研,很多企业实际存在由于资金、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欠缺,存在“不敢转”“不会用”“不能转”等问题。
当前,我国数字产业化正高速发展,但产业数字化偏慢。全国政协委员肖钢提出,推动数实融合,扩大产业数字化规模,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但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投资带来经营效益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投入到产出常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甚至还要经历一段“阵痛期”。因此要实现数实融合,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找准痛点与难点,精准施策,做好数字化转型不确定性的应对方案;其次,要转变观念与思维,及时对业务流程、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等进行数字化再造,提高数字化变革的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以提升数字化投入产出效率;再次,还应对“阵痛期”合理掌握投资规模与边界,研究效率提升缓慢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对于如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骆沙鸣认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金钥匙在于“工业App”,要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链接优势,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更高效率的协作分工。建立完善我国数字化生态体系,实现产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共研共建共享,建立更多的工业App和工业互联网应用软件,创造更多的数字红利,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全国政协委员马珺则建议,要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她提出,未来在数字化制造条件下,企业的设备、生产线、产品、库存等都将实现数据化,并实时映射到数字世界,形成实物场景和数字场景的融合。数字场景将利用数据、算力、算法与模型,对实物场景发生行为进行描述、分析、诊断、决策,指导实物场景的生产运营。同时,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将全面融合,可有效将消费端数据注入到制造端,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以销定产,同时打通金融、物流等消费端资源,整体赋能制造企业的转型。
以数字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在发展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实融合已写入国家规划的当下,更智能的生产、更优化的流程有望在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帮助下得到实现。凭借多年的数据与资源积累,互联网企业将数字技术能力输出给需要数字化转型的实体企业,帮助它们实现更高效的内外部协同,从而实现更智能的生产。如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为实体企业提供了云服务、公众号、小程序等连接器,以普惠高效的连接为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助一臂之力。
有了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帮助,过去难以想象的新业态新模式由此催生,既有的产业边界也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被重新定义,迎接更广阔的未来。而实际上,对实体企业尤其是实力不那么强的中小实体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着实不易,尤其是转型资金始终都是无法忽视的短板。
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数实融合的重要手段。肖钢表示,在数字金融服务消费者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后,未来要把服务产业企业作为主战场,着力打造数字产业金融,关注业务模式与服务对象的变化,时刻洞察产业企业需求,支持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金融服务方案。
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数字金融、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众多委员关注的重点。骆沙鸣建议,可运用物联网、遥感技术,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足迹”,提高信贷融资可得性、普惠性、渗透性,深挖数据价值激活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发挥数字人民币结算率高、隐私保护性强的优势,推动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以数字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委员们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先力量的当下,数实融合前景可期,数实融合的程度将越发深入,数字技术也将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提供不竭动力。未来,数实融合可期。(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