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现场

特邀委员记者跨界采访的别样价值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6日   第 23 版)

本报记者 贺春兰

3月4日晚8:30-10:00,委员通道活动结束后,医卫界黄宇光委员和空军航空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承志委员,在本报记者的支持下,连线采访了刚刚从委员通道归来的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李有毅。

采访伊始,黄宇光委员单刀直入:“‘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减负’了,可家长还在给孩子加码啊!”“是啊,家长首先要自我解放。当然,减负指的是减去机械重复的智力训练,不是要否定智育本身。”李有毅委员回答。

前后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的采访结束后,黄宇光委员说,“我带着普通父母的焦虑,和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对话,坦率地说,这场对话改变了我对‘双减’的些许疑问。我要把李委员对家长的建议捎给我的儿子儿媳,也让他们通过媒体传递给更多年轻家长。”

谈到此次采访的感受,杨承志委员说:“听完李委员的解疑释惑,我对‘双减’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更全面,更具体了。”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提案。

接受采访的李有毅校长也深有感慨:“两位委员在圈子之外看到了我身处其中看不到的东西,从不同视角深化了我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两位委员的关切也让我深深意识到,教育改革路长道远,教育人要埋头‘干’,更要积极‘说’,从而凝聚团结更多人和我们一起努力。”也因为这场谈话,3月5日,李有毅委员调整了自己原来准备的有关“双减”问题的提案,将其重点放在了“缓解家长焦虑”的问题上。

委员间可能是老朋友,但平时见面中,如此正式的探讨对话也不多。采访结束时,几位委员还约定,今后将加强交流,跨行业跨系统跨阶段地合作起来。

本报记者全程参与、见证了这次采访,但显然不同于记者熟识的日常工作,此次采访,更多意义上是不同背景委员之间围绕“双减”这一公众议题的一次深度沟通对话,有碰撞有交锋。

全国政协委员常常是行业精英,但跨界到另外一个行业,他们也一样有普通百姓的焦虑,同样需要解疑释惑。而委员们确实又是关键少数,是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人。这样跨界的深度交流必然促成委员们彼此之间的影响和共识的生成,而这样的共识也必然能够通过委员和他们见诸媒体的声音,影响到社会公众,特别是他们所联系的界别群众。

这样的跨界深度交流想必还能够促进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相融共进,运用集体智慧、联合攻关、协同履职。

特邀委员记者模式的探索,其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委员采集信息、裨益一张报纸的新闻生产,还有可能成为凝聚共识的微创新呢。

2022-03-06 贺春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675.html 1 特邀委员记者跨界采访的别样价值 20,67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