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冰洁)中医药是中华文化核心内容之一,扎实有效地向全世界输出中医药,可以在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同时,提升中华文化的人文关怀和影响力,让更多人理解认识中华文化。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表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规模化输出中医药人才。
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一直是中医教学现代化的探索重点,也是近几年朱世增关注的重点。中医药的人才培养目前有两种模式: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前者具备能大量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优势,但理论转化为临床的实战率低,成才率低;后者是培养中医实战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医学精华通过师承得以薪火相传,但规模小,不能实现大批量带徒行医,历来不受重视。为此,朱世增提出结合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建议在条件允许的中医药大学,探索采用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结合制,进行优势互补。
“现在基本上每所中医药大学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拥有较为全面的临床科室和优质中医大夫数量。学校可以对学生实行‘早跟师、早临床’教育制度,大一学基础,大二、大三逐月安排跟师进行临床见习和假期实习,积累临床诊疗经验。”朱世增说,针对条件不够的中医院校,可以开设一到两个师承班,采用同样精细化师带徒方式授课。教学和临床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既能发挥中医药优势,又符合中医药传承规律,可以更多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