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春兰
3月6日一早,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接到妈妈的来电,“电话中,她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宇光,安心开会、积极讨论。记住,你要感恩,多为老百姓说话,把老百姓的困难反映上去!’”
妈妈的这番话,把黄宇光拉回到前不久自己生日那天。
生日,在这个本应向妈妈表达爱的日子,黄妈妈却要求儿子带着她从养老院出发,前往探望已退休多年的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罗爱伦,这位中国麻醉事业的重要开拓者。
“不管有多远,我都要去。宇光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罗教授的帮助。”黄妈妈这次外出着实不易。从北京东南五环外出发,到达罗教授位于北四环外的家,黄宇光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妈妈靠在后座上,旁边放着拐杖、车里备着轮椅。两个月前,她经历了一场突发的疾病,幸运地挺了过来。
回想着那天与妈妈一同探望罗教授,听着电话中妈妈的谆谆教导,黄宇光心生感慨:“已经87岁老龄,还念着国家和百姓。我们背后,有很多这样的老妈妈,希望我在两会上的表现能让妈妈放心,能令她欣慰。”
黄宇光说,在妈妈的影响下,“感恩”已经渗入自己的血脉,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左右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一位全国政协委员而言,这样的感恩已经转换为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家国情怀。
履职几年来,从无痛分娩需要扩大麻醉医疗的供给,到如何采取具体举措促进“三孩”政策的落实,黄宇光的提案多从老百姓遇到的具体困难出发,也从自己的专业视角寻找答案。
3月4日下午,医疗卫生界别小组讨论现场,黄宇光再次疾呼:“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是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建议明确规定三甲医院帮扶基层医疗的规划指标和具体任务,优先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培养青年人才。加强过程监管,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医疗帮扶做到有项目、有时间,有任务、有要求。”
黄宇光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1978年进入大学就读,曾到农村插队,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从困难的时代走来,我们对‘个人和祖国同命运’理解得更为深刻。”回首来时路,黄宇光由衷地感恩脚下这片滋养自己的土地,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人民,发自心底地想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
平时工作繁忙,黄宇光能够和妈妈静静聊天的机会并不多,“两会后,想第一时间回到妈妈身边,向她汇报今年两会的成果,以及我身为政协委员,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所作的一点微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