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金诚
从一个摆摊卖羊肉串的小商贩,到拥有两家商贸公司,每年仅新疆优质林果产品的出口额就达到700万元。
从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到天津市唯一的维吾尔族政协委员、天津市新疆商会副会长、天津市外来务工人员十佳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她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维吾尔族妇女阿依木汗·乌斯满。
2021年4月9日,全国政协召开的“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双周协商座谈会,阿依木汗·乌斯满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创业就业者代表,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讲述了自己融入城市的经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就业不仅关系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关系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就业工作,强调要“切实把这个民生头等大事抓好”。
在党中央关心关怀、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就业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人数逐年增加。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民族地区就业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持续用力推动解决。
2021年,全国政协将“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列为双周协商座谈会议题。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委员赴甘肃省、天津市开展专题调研,为会议更好地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初我从新疆来到天津可谓是‘两眼一抹黑’,连普通话都说不好,那时可不敢想会像今天这样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在天津工作生活30年的阿依木汗·乌斯满,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有着切身感受。
1991年,24岁的阿依木汗·乌斯满和丈夫怀揣3000元来到天津。初到异地,为了生活,夫妻俩只能从卖羊肉串开始,吃了不少苦头。暖心的是,当地相关部门和一群热心的陌生人给了他们很多帮助。“同住在小胡同里的大妈拿出自家炉子,帮着我生火做饭;一位天津大爷主动腾出一处小平房,让我们在门前搭个门脸做生意;辖区派出所保护我们正常经营,工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帮助我们建立了合法经营的固定场地……”阿依木汗·乌斯满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阿依木汗·乌斯满的生意越做越顺,三年就积累了上百万资金。在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时,她也把天津当成自己的家乡,尽己所能,回报着这座城市:十几年如一日地供养滨海新区一对丧失劳动力的夫妻;不遗余力地帮助那些从新疆来天津的务工人员;积极搭建桥梁将新疆特色产品销往天津,帮助家乡群众脱贫致富……
阿依木汗·乌斯满付出也得到了回报,2003年,阿依木汗·乌斯满一家正式在天津安家落户。2014年和2019年,她两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5年她当选天津市政协委员,成为天津市唯一的维吾尔族女政协委员,开始在天津这个第二故乡参政议政。
据了解,围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加强民族团结、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等问题,阿依木汗先后提出提案30件,提出各类意见建议近百条。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30年前远足而至的异乡天津,如今已是阿依木汗·乌斯满的第二故乡。她说:“我是新疆人,也是天津人。我热爱我的家乡,也热爱第二故乡天津”。
阿依木汗·乌斯满的打拼经历就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一个缩影。
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围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阿依木汗·乌斯满结合平时工作的所见所思,建议进一步发挥社区作用,努力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让民族地区的劳动者享受城市均等公共服务,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
“要努力把就业技能培训,贯穿于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全过程。”阿依木汗·乌斯满呼吁,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定期梳理辖区内就业技能培训资源布局,全面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技能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立一定数量的、有特色的就业技能培训点,进一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就业创业指导等培训,帮助他们强化就业技能、提升维权能力、转变经营理念、树立就业信心,尽快融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