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_07版:特别报道

我们的“幕后”工作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2日   第 06_07 版)

本报记者 姜贵东

本报记者 梁春武

3月11日早上6∶30分,一个同事发布在朋友圈的内容打动了我:“结束,又一年。”配图是刚刚苏醒的北京。

是的,当大部分人准备从床上起来洗漱并迎接新一天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才刚刚结束。而所有经历过人民政协报两会报道的人都知道,这是每年的“日常”。

正是这些“日常”,成就了人民政协报每年两会报道的精彩。

2020年全国两会因疫情推迟,报道工作也面临着会期缩短、上会记者锐减等现实考验。从那时起,每年大会闭幕前后,我们会推出一个“特别报道”,记录本报为数不多的上会记者的点滴感悟,没想到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不仅读者从中感受到了媒体人在两会新闻大战中的“紧张刺激”,而且同行也称赞说这是讲好政协报人两会故事的好载体。

“惯例”就这样形成了。

今年是第三年,两会从推迟,到如期,再到如常,我们已经适应并喜欢上了这样的节奏。当这个报道再一次即将推出的时候,看着一线记者的“台前”心声,报社后方的“幕后”点滴也一一浮现:

——策划:战役性报道成功与否,策划是关键。两会三月举行,一月就已开始策划,紧盯三个核心要素进行谋篇布局,即要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宣传好两会各项重要议程、宣传好代表委员议政建言。做到这三点,就是要做到“顶天立地”。以此为出发点,我们策划了“总书记讲话后,委员们拨通了他们的电话”融媒体报道,第一时间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传递给基层群众,并共话贯彻落实;我们推出了“新闻发言人的‘言值’”“我在现场”等独家报道,重点关注两会新闻发布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特别策划“议政建言”版面,将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在版面上精彩呈现。

——协调:设想是美好的,但如何落实,后方的指挥调度协调是关键。每日早晚,两次策划协调会,按照计划安排部署工作,并且根据日程及时进行选题策划,这是两会报道成功的根本保证。“他们‘缺席’会议,未缺席履职”就是在这个会上根据前后方情况做出的一个独家策划;上会记者少,我们就发挥优势调动委员的积极性,独创了特邀委员记者行动,持续三年,被很多同行羡慕、肯定甚至借鉴。这次5个行动组联系委员200余人,组长们每日前后沟通,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住地记者一人一处,好处在于所在界别的情况掌握比较快速便捷,但对于全局关注较少,需要后方及时沟通指导,也正是在这种密切沟通中,产生了很多临时策划,成为了报道的亮点。

……

无论台前,还是幕后,我们的目标都是一个:生动记录大会盛况、履职风采、民主成就。

我们努力着,也会一直努力!

2022-03-12 梁春武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359.html 1 我们的“幕后”工作 21,35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