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财经周刊

我为“双碳”来建言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5日   第 07 版)

李稻葵(左一),马永生(中),姜耀东(右一)

本报记者 李元丽

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双碳”话题热度不减。从去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年来,“双碳”工作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执行层面均取得积极成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一系列清晰、务实的部署,政策路线更加明晰。如,“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特别强调要“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同时也要“有序”减量替代等。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这是一场涉及到方方面面,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全国政协常委李稻葵:

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统一大市场

“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被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列为过去一年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绩之一。

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双轮驱动,需政府和市场同时发力。

在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看来,当前,在推进“双碳”工作的过程中,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施其政,各自提出自己的减碳目标和规划,“局部最优”导致了“整体次优”,对经济运行产生了影响。“从结果看,所有地区或部门的碳排放对‘双碳’目标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减碳的成本却差异很大。推动全国减碳,应该在减碳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和部门着力,而不是全国一刀切地下达同样的指令。”李稻葵如是说。

“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碳排放统一大市场,通过统一碳排放市场的运行发现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价格。在全国碳排放统一大市场里,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为直接或间接的碳排放支付同样的单位费用,即碳排放价;同时,相关主体也可以按照同样的碳价从碳汇或碳捕获项目中获得收益。”李稻葵表示,对照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价格,减碳成本低于全国碳价格的地区和部门,自然会加快减碳,以此获得经济效益。此外,尽快推出统一的碳排放税,考虑从碳排放源头征收碳排放税,比如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环节。

如何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统一大市场?李稻葵表示,应从比较低的碳排放税率起步,引导上游生产和进口环节的碳税逐步传导到产业下游,最后让用户感受到不同产品的碳排放成本,推动用户理性选择低排放的产品。如,短期内实行低碳税是为了减少对实经济运行的冲击,未来提高碳排放税税率则可以调节市场预期,提前引导低碳或无碳项目的投资。

具体如何操作,李稻葵建议:一是将部分碳排放税留给地方政府征收,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缓解减碳进程对地方产业调整带来的压力;二是部分归属中央的碳排放税,由中央负责“双碳”工作的部门支配,以调动该部门的积极性。碳排放税应主要用于补贴碳替代技术研发以及负碳产业,比如,按照碳税税率补贴碳汇和碳捕获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马永生:

加快推进CCUS产业链发展

2021中国CCUS年度报告显示,我国通过二氧化碳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可封存二氧化碳约51亿吨、90亿吨,利用枯竭气藏可封存约153亿吨,而注入深部咸水层的封存潜力就更大,通过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补上缺口,将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项重要技术选择。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就“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提交了提案。“CCUS作为大规模减碳技术,可以有力助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马永生如是说。

在马永生看来,我国CCUS正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与国际整体发展水平相当,但部分关键技术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同地区的陆上封存潜力差异较大,且成本较高,急需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利用,以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具体而言,马永生表示,从国际上看,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利用CCUS减碳在2030、2035、2050年分别达到16亿吨、40亿吨、76亿吨,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7%、11.8%、22.4%,因此CCUS技术在未来全球减排降碳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从国内来看,中国工程院预测,206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达55.7亿吨标煤,其中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约为26.8%,将产生27.1亿吨的CO2排放量,这其中通过森林、草原、湿地等碳汇可抵消16亿~19亿吨,所以仍有10亿吨左右的缺口。

如何加快推进CCUS技术研发和推广?马永生表示,加强CCUS产业的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产业链的示范及商业化应用,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为CCUS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为此,马永生建议:一是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制定CCUS总体发展规划,并将CCUS技术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搭建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动CCUS在石化、化工、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应用。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协同创新,围绕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工业化利用、封存、碳汇计量等关键的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三是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支持能源化工等行业的CCUS产业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CCUS产业化集群建设,并且逐步将CCUS技术纳入能源、矿业的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序列。四是加快CCUS管网的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运输管网建设,建立合作共享的机制,带动形成以管网设施和封存场地为基础的区域CCUS产业促进中心。五是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制定适合国情、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对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或碳减排补贴;制定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及技术规范,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

加强煤炭“兜底”保障能力势在必行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感触颇深。他认为,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也是我国向现代能源体系平稳发展的重要过渡桥梁,必须加强煤炭“兜底”保障能力建设,多措并举做好煤炭的保供稳价。

“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在做好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姜耀东表示,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而且要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为此,姜耀东给出了自己思考:一是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以晋陕内蒙古地区,东北、华东、中南等矿区深部为重点,提高资源勘探精度,增加可采储量,为建设大型智能化煤矿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要着力建设一大批智能化煤矿和大型露天煤矿,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以大型智能化煤矿为主体的煤炭生产结构,建立煤炭产能收缩与释放机制,特别是在东北、华东、中南和西南等传统煤炭产区,提升煤矿现代化水平。

二是提升以智能化为支撑的煤炭柔性生产供给保障能力,加大智能绿色开采技术研究,包括如精准地质探测与4D-GIS系统、煤矿智能快速掘进关键技术、智能无人开采成套技术和煤矿绿色开采关键技术,构建煤矿开采全过程的数据链条技术,实现煤矿决策的智能化和运行的自动化,促进煤炭的柔性供给。

三加大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鼓励开展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关,将碳捕捉、碳封存、碳循环利用等关键性技术攻关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能源重点创新领域和重点创新方向,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重点突破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大力推动煤炭从燃料向燃料和原料转变,促进行业转型。同时发挥煤化工在高端精细化工、具有特殊性能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新材料等方面的优势,弥补我国产业链短板,研制“卡脖子”产品。同时进一步提高中央政府统筹煤炭管理能力。建议各部门、各地方涉煤政策应与国家煤炭管理部门协商一致,协同发力,防止处处是红线,相互掣肘。

2022-03-15 李元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474.html 1 我为“双碳”来建言 21,4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