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丽
《咏煤炭》 明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作者以煤炭自喻,拖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我们如何利用好凿开混沌的“乌金”,让洪炉照破夜沉沉,获取除旧布新的力量,使“乌金”走低碳化发展之路?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来自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贾润安代表,围绕《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进行了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很有感触,谆谆叮嘱道:“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而现实是,在我国的碳排放中,能源消费是最大的来源,其中煤电生产又贡献了大头。当前,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一边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另一边碳减排的约束性要求也不能放松,这就让能源领域成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中心战场。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完成这项目标意味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世界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事情的难度可想而知。
怎么办?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这一切正是立足于我们的现实国情提出的。
2020年9月起,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深入到传统能源企业调研,用调研中实际案例阐明了,减排并不是只有通过减产这一种方式来实现,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运营模式,实现了传统能源的低碳利用,在确保环境目标的同时,不仅可以提升了能源供给质量和利用效率,而且发挥了稳定保供的重要作用。
这次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阐述了对“双碳”的思考。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先立后破,为我们指明了减碳路线。这既有立足于能源安全的全局性战略性考量,也有科学谨慎、有序平稳、稳中求进的具体要求。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到底要立什么?破什么?答案是,在重大问题上要以全局利益为重,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调整能源结构,确保能源供应稳定,保障经济社会运行都需要做到有序,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不断地完善体系,树立正确观念,只有我们吃饭的新家伙足够靠谱,手里的旧家伙才敢放心地扔掉。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逐步破除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逐步破除对粗放发展模式的依赖,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这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却也是符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