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推动传统文化“双创”的思考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21日   第 10 版)

作者:仲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与时俱进,提炼升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思想体系和文化内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解决人类安全、生存和发展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提炼与升华、创造性转化,深入剖析中国历史上各种思想流派的基本观点、演进脉络、表现形式和历史影响,使之成为一种现代知识形态,成为当今世界通用的“学术语言”,转化为世界性的“文化符号”。我们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标识性概念,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交流和研讨。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并汲取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现代通用学术语言,才能为世界多元文化的沟通交流互鉴搭建桥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打下扎实的基础。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包含着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深刻认识与把握,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革故鼎新、与时俱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观念,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回答时代之问,深入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同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如何彰显民族特色,以更好文化形象走向世界,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探索的重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包容和谐”的追求,对“和而不同”的倡导,对“重战、慎战、安国全军”“铸剑为犁”等和平理念的坚守等,都需要我们作出时代阐释,以我们正在做的创新实践主动回应世界性的发展难题和普遍性的发展困境,不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开拓视野,求同存异,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随着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题中之义。首先,要树立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善于学习交流借鉴,以优秀民族文化为基点,以全球的宽广视野大力推动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让不同的文化传统相互了解、彼此沟通,让多样化的文明之间求同存异、相互借鉴,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基本动力,推动世界朝着和平进步、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易于接受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表达、广泛传播。用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都听得懂、听了能记住的话语介绍、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要针对不同对象,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找到对外推介与外国受众之间的结合点、共鸣点、交汇点,提高对外文化传播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政协)

2022-03-21 仲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810.html 1 推动传统文化“双创”的思考 21,81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