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悲壮的军歌

——读李贺诗《雁门太守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21日   第 10 版)

作者:余才林

唐张固《幽闲鼓吹》记载,李贺以歌诗拜谒韩愈,韩愈时为国子博士分司东都,送客归来,非常困倦。门人呈李贺诗卷,韩愈解衣带随即阅读,首篇《雁门太守行》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韩愈忙束衣带,命门人延请李贺。《雁门太守行》是李贺名作,全诗如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本为乐府旧题,古词备述洛阳令王涣德政之美,而不涉及雁门太守。梁简文帝同题诗二首言边城征战之思,始切合诗题。李贺诗承其诗意,言边疆征战戍守之事。

诗的前四句写边关戍守。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是边城一时的自然景象:天空一片昏暗,城上黑云笼罩。《晋书·天文志》说:“凡坚城之上,有黑云如星,名曰军精。”边城以北即胡地,胡人屡屡大举犯边,边关战事频仍。这一句既写景,又借此渲染边关常有的紧张严峻的战争气氛。次句“甲光向日金鳞开”言将士戍守边城,铠甲鲜明,军容整肃。两句旧解以为写战事,并无实据,且如此解读,一二句与三四句语意不相连属,上下难以衔接。三四句继续描写边关景象:时值深秋,边关一片秋色,戍楼上画角声起,天空寥廓,音声远近可闻。极目远望,无边的原野与傍晚天空的云气相接,融为一片绚丽的紫色。“角”即画角,发音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以警昏晓,唐诗中多有描写,如:“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寂寞山城暮,空闻画角悲。”(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韦庄《赠戍兵》)“风吹画角孤城晓,林映蛾眉片月斜。”(郎士元《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方干《晓角》)“戍楼鸣画角,寒露滴金枪。”(李咸用《边城听角》)可见,“角声满天秋色里”是写军中日常生活,并非战斗情景。第四句“塞上燕脂凝夜紫”描写塞上日暮时分的自然景象。崔豹《古今注》说:“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则“塞上燕脂”指边塞紫色的原野。王勃《滕王阁序》云“烟光凝而暮山紫”,则“凝夜紫”谓夜空云气停留,凝为一片紫色。三四句描写边关景象,上句写所闻,雄浑而高亢,下句写所见,壮丽而凝重,是边塞诗中的佳句。

诗的后四句则言征战之事。“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两句写我军夜出晓战的战斗情景,诗意有取于简文帝《雁门太守行》中的描写:“潜师夜接战,略地晓摧锋。悲笳动胡塞,高旗出汉墉。”两句描写战斗场面,上句见轻兵夜进的迅捷,形象鲜明如画;下句见漫天的严寒、战斗的艰辛,意境与卢纶《塞下曲》中“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两句接近,而气韵沉雄,格调悲壮。诗中“易水”是荆轲刺秦时燕太子丹送别荆轲之处,此借用其名,取《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之意,以启下文。诗末两句是说出征的将士为报答君王知遇之恩,慷慨以赴死,与鲍照《出自北门行》中“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两句意近。这两句将忠贞为国的壮志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融为一体,体现唐代边塞诗的一贯主题。

这首乐府诗不是写一时一地之事,诗人截取不同时间、地点的自然景观及征战戍守的场景,编织成为这首诗。《麈史》卷二引王安石语评此诗:“是儿言不相副也。方黑云如此,安得向日之甲光乎?”说两句写景前后矛盾。有论者不以为然,说云裂数尺、日光透漏为习见之景,二句所言为实。这一反驳并不有力,试想,云裂光漏则黑云将散,岂有压城欲摧之势?前后依然不能一贯。李贺诗重感觉直观,不重理致,全篇也不以意统摄,意象有时若断若续,具有跳跃性,甚至前后难以衔接,意脉不畅。王安石的评论,本于诗歌的内在理路,指出其意象的支离和意脉的断裂,其实言之有理。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记载,李贺常骑距驴,背一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夜晚取日间所书,研墨叠纸足成之。吴正子评《昌谷诗》说:“盖其触景遇物,随所得句,比次成章,妍蚩杂陈,斓斑满目,所谓天吴紫凤颠倒在短褐者也。”则诗中意象杂陈的情况又与其写作方式密切相关。

此诗重感觉,充满力感和色感。云本轻悠飘忽,而曰“压”,曰“摧”,有千钧之力,泰山压顶之势。“霜重鼓寒声不起”句,以鼓声不振极写严寒,赋予寒冷以严酷的威力。诗中意象,色彩秾丽。云为“黑”,甲为“金”,“燕脂”“夜紫”“红旗”“黄金台”,大红大紫,色彩斑斓,给人“五色眩曜,光夺眼目”之感。这种充满力感和色感的语言及描写使得全诗形象饱满,富于想象的张力。

李贺诗惯用替代词,此诗也不例外,如以“金鳞”指铠甲,以“燕脂”指紫色土,以“玉龙”指剑。替代词的运用可以使形象更为鲜明,但也使语意更为隐蔽,如果以此为能事,一味搜求,则难免堕入奇僻险怪一格。与李贺约略同时的庄南杰也有一首《雁门太守行》,好奇尚僻,诗有“跨下嘶风白练狞,腰间切玉青蛇活”两句,以“嘶风”“白练”指马,“切玉”“青蛇”指剑,不仅语意晦涩,而且形象狰狞,失去诗歌应有的美感。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贺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的重要诗人。这一诗派以诗风奇险著称,《雁门太守行》首二句搜奇尚力,形象饱满,语言峭奇,体现这一诗派的艺术追求。李贺呈卷请见,韩愈读诗未毕即援带相邀,见出赞赏之意,向慕之情。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22-03-21 余才林 ——读李贺诗《雁门太守行》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809.html 1 悲壮的军歌 21,80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