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琳
三月,新枝吐蕊,万物更新。全国两会虽已结束,围绕数字经济、数实融合等诸多两会高频词的讨论仍热度不减,折射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一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今年要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其中,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重要一环,加快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摆脱困难、顺应环境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一个个“聪明”车间,一座座智能工厂,一股数实融合的春风已吹进大小工厂,中小企业正持续加码数字技术,提升专业能力,争取跑出“加速度”;而一大批数字化服务的平台企业也正在积蓄力量,秉持科技向实的初心,努力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足马力。
▲▲一个二维码让生产不一样
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风华新能源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热闹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搅拌机、桶装电解液等设备材料都已经贴上了二维码标签,产线工人正用钉钉扫码,记录相关工序的进度……
据记者了解,风华新能源是一家手机电池供应商,目前产品已畅销世界。其中注入电解液是生产电池的重要工序,因为不同的电解质直接影响电池的寿命。
风华新能源信息主管罗循衡告诉记者,如销往俄罗斯的产品要注入耐寒性电解液,销往非洲的产品要注入耐热性电解液。而公司每天要生产大约20万个电池供给各大手机厂商,这些电解液等材料一旦识别使用错误,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过去传统电池生产车间实行的是流水线作业,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很难迅速溯源。不过现在大不一样了。罗循衡算了一笔账,“风华新能源现在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业务无纸化,实现了在线协同办公。现在工人们使用智能扫码设备扫一下码,就能完成出入库登记,不仅可以减少错误损失,同时下游发货效率也提升了5倍。”
“从公司的生产和发展来看,我们确实已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数字化转型应用给公司带来的效力,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是真金白银的红利。”在罗循衡看来,各类流程工作数字化,可以改变传统生产信息传递方式,既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生产需求,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又能充分发掘企业创新潜力,驱动业务转型升级。
从公司实践来看,罗循衡预见,数字化改造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必答题,也会成为中小企业突破瓶颈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智慧工厂”成就中小企业“加速度”
订单交付效率上升50%,工艺质量上升73%,设备维护成本下降80%……作为一家专注研发制造电力变压器铁芯的江苏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普天铁心为何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发展成果?
普天铁心副总经理吴娓娓告诉记者,制造业的订单式生产过程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在过去,制作工序全靠经验。
如今,普天铁心建设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智慧工厂”。“智慧工厂”是落实智能化改造的重要载体,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达到信息与数据的实时交互。
“通过开发‘智能协同’应用,三大重要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了在线化,这就保证了每一道工序的精度。我们实现了生产的‘监测预警’和‘一键抢修’,设备维护成本降低了80%。如今公司员工可以在手机上监测每一道工序的生产状态,所有设备的维修、保养环节也都可以在线上进行,良品率提升了8%。”吴娓娓表示。
对此,华纬科技董事长金雷也感同身受。十来道生产工艺,只为生产出一根轻量、高弹性的弹簧。
为了使生产环节的数据更准确、生产环节更透明,华纬科技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智慧工厂”。金雷在自己手机的钉钉App和车间数字大屏上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智慧工厂”带来的便利:从原材料入库到产品生产再到售后情况反馈都能够实时显示。
“我们公司90%的设备都已安装了设备传感器。数字化转型后,公司生产效率提高20%,能源利用率提高1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金雷表示。
“工厂里的设备还是4年前买回来的旧设备,但是数字化让它焕然一新。像很多大企业的工厂一样,原料是否够、今天能生产多少、良品率怎么样,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情况,我们也都能清楚知道。”杭州鸿图金属制造厂厂长叶张潮现在有了十足的底气,最近他主动把交货周期从28天缩短到7天,远超了行业内最快速度。
杭州鸿图金属制造厂是位于杭州萧山偏远村庄的一家“小企业”,却生产了全球超半数的新增高铁减速器配件,成了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正如叶张潮所说,这种飞跃式发展正是得益于公司及时的数字化转型。
叶张潮说,“智慧工厂”重新定义了工人与生产交互新体验,也给了中小企业获得强大“智”造实力的新场景,这让越来越多的“小作坊”变成“小巨人”成为可能。
▲▲“内驱外推”让小企业数实融合向纵深推进
从扫码线上协同,到开启“智慧工厂”,数字化春风已经开始吹向中小企业,并有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
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就陆续发布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指出要从创新、应用、供给、支撑等多方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提出,当前我国正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应在此背景下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从“小作坊”到“小巨人”,借着数字化的东风,一大批中小企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开始重塑竞争力。
对此,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当下,企业数字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和进一步融合发展,也正在往更深层级发展。可以预见,产业数字化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个体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
创新加速涌动。李讯雷鼓励中小企业要克服“不敢转”思想,积极拥抱数字化。但同时,他针对多数中小企业“不会转”的情况也提出,要发挥企业数字化服务能力,为更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
对此,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也提出了呼吁。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难点是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条件应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如通过供应链,龙头企业的数字化平台可以向中小企业开放,进而降低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参与到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
3月17日工信部召开专题会议并指出,要引导平台企业更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对此,李迅雷提出,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企业应该帮助制造业企业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协助企业盘活数字资产,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二是要协助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实现组织架构的变革;三是协助企业打造开放平台,建立可信赖的生产体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也表示,中国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必然是要沿着构造开放生态的模式发展,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驱动技术不断的迭代,同时也符合国家对数字经济的监管方向和监管理念。
对此,钉钉总裁叶军也表示认同。数字化帮助企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这是时代的进步。在他看来,数字化从来都不是少数人的权利,而是千行百业共同进步。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每一家企业都应该享受到数字化的红利。
可以看到,数实融合的大背景下,平台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圆舞曲正渐入佳境。“希望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更多地打造基于平台开放的丰富服务生态,构造生态共同体,这样才能更好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同时让我们的数字经济拥有更大更好的未来。”张军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