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潇
近两年来,南京的秦淮河东水关至西水关段,政府花巨资进行过整治,但如今内秦淮河离水清岸美仍有差距,市民想通过河长公示牌向区、街河长们反映这些问题,可是他们发现,要想在这一段看到河长公示牌上的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准确看到河长公示牌上的内容,只能站到河对岸,用望远镜查看。(3月24日《南京晨报》)
秦淮河上的河长公示牌为何难看?原因在于,这个河长公示牌竖立的位置距离岸边还有一段高度落差,先是由一堵几米高的围墙挡着,再就是下方还有几米高笔直的河岸护坡,河长公示牌就立在护坡下河道边沿处。河岸陡不说,市民也找不到其他道路走到河长公示牌前。
按照河长公示牌设置的初衷,“河长”存在的意义是巡查河道污染、防汛安全等情况,但是仅靠“河长”一人巡查的范围和问题毕竟有限,于是,河长公示牌上面预留的联系方式,意在让市民共同巡查和监督,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然而,如今市民要看一眼河长公示牌上的内容,需要“爬坡涉险”,甚至需使用望远镜才能查看,这样的河长公示牌,无疑违背了设立的初衷。
原本,河长制的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可现在,连一块河长公示牌都没有“安身之处”,一方面反映出河道的设计维护和治理工作存在疏漏,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让市民参与监督成了一句“纸面承诺”,折射出当地河长制的落实形同虚设。
生态文明建设容不得半点虚假,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推行河长制本身是为了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推行了河长制,比较常见的是在河湖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在公示牌上会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并接受社会监督。
河长公示牌绝不只是在形式上落实“河长制”。小小的公示牌,实际上也是政务机构对外公开的一个窗口,公示牌的内容是否完备,河长的电话是否打得通,以及是否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是社会治理的一个窗口,如果河长公示牌只是一种有名无实的产物,这样的形式主义作风不要也罢。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河长制”落实不力,河水的质量也将得不到保障。其实,当河道好看、河水好闻、河流常清时,河长公示牌才不至于遮遮掩掩,让人难看。所谓河长,就是一条河的家长,好的家长肯定不光要“眼里有河”,更得要“心里有河”,而河长公示牌就是其中的成果体现。相比于追问河长公示牌为何“难看”,更重要的当然是,让河水清澈,让整改和维护能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