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安徽天长:

打造绿色生态,让乡村景更美、人更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28日   第 07 版)

戴砚天 李怀义 胡建国

近年来,安徽省天长市在乡村振兴和民生工程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以植绿护绿、秸秆综合利用、林下经济、生态田园建设为抓手,将乡村绿色生态建设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

绿化先行,美丽乡村处处添新景

天长市对全市174个村、社区的公路通道、河湖堤岸、沟渠塘坝、乡村游园和村民房前屋后、自然院落进行增绿补绿,使绿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融合、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金集镇井亭村去年被纳入乡村振兴示范区,井亭村把绿化建设当作乡村振兴的检验标尺,依托草庙山林地生态资源,建设风格独特的生态度假村。村里还拆除废旧民居,投资新建了一座特色农旅园林,园内苗木葱茏,四季飘香,还建有景观亭和休闲广场,昔日破旧杂乱的乡村院落如今变成了花团锦簇的小游园。

“咱村这个景观园林可美啦,您一定想不到这里原来是脏乱差的破屋残垣,杂草垃圾遍地,现在村委会将这里进行重新打造修建,景观造起来,花木种起来,乡村园林很漂亮,吸引了许多游客。”井亭村村民王玉山开心地向游客们介绍说。

为了让群众房前屋后和成片林木的绿意相映成趣,杨村镇光华村90%以上的农民在自家的庭院里栽种了各种花草树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健身有了好去处。村民们还自觉当起护林员和绿色生态“保洁员”,看到哪里脏了就去打扫清理。

多路并进,作物秸秆变身“金钱草”

在天长市永丰镇秸秆收储中心,丰仓机械种植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建昌忙着安排人手将粉碎加工后的晚稻秸秆运往位于本镇的天长市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合作社自种2300多亩地、托管服务2.18万亩,亩均单季产0.42吨小麦秸秆、0.45吨水稻秸秆,每吨秸秆平均销售价180至220元。这些过去让他头痛不已的麦稻秸秆,如今变成了“金钱草”,仅秸秆综合利用一项合作社就增收了200多万元。

废秸秆变身“金钱草”,源于该市去年启动的秸秆集中收储和综合利用项目。针对过去人工收割麦稻秸秆成本高,不利于再次利用的实际,天长市大力推广农机收割农作物秸秆,降低成本。“合作社购置10台秸秆打捆机,收割、打捆‘一气呵成’,成本是人工收割的1/5。”张建昌介绍。

秸秆变成草捆后,又将去哪里呢?据了解,天长计划投资规划建成10个年收储2000吨以上的区域性秸秆收储中心,以及对秸秆进行粉碎、压缩包装等初加工,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农作物秸秆交易。

由于秸秆收储中心粉碎后的小麦、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秸秆比从市场上购买粗饲草料划算,天长市50多家牛羊养殖大户纷纷选购庄稼秸秆作为粗饲料。“去年以来,合作社养殖的1.2万多只肉牛的成本比上年降低14.5%。”大通镇周氏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建军说,他一个电话给镇里秸秆收储中心,需要多少秸秆,中心立马就会将粉碎好的秸秆送来。

林下经济,好生态催生产业花开

初春时节,在天长市金集镇草庙山茶叶基地,40多名村民正忙着给茶苗追施壮苗肥。该基地引进的生态茶企利用草庙山低山林木资源,建成林下生态茶园1500亩,安排10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人均日工资在160元以上。

“天长是西高东低的丘陵农林大县,林木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较慢,对此,我们坚持造林护林并重,赏林用林齐上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林农端牢‘林产业饭碗’。”天长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长王玉华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培育了85个“一村一特色”种养产业村和一大批林下种养专业户,建成49个省级以上美丽乡村,在建省级美丽乡村4个,同时发展了15个农旅文化村。

金集镇马塘村村民、林业种植大户何祥琴,在林下套种茶叶多年,在林间和茶园里养殖土鸡、土鸭,每年营收都在250万元以上。该市还引进生态林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林地土鸡、土鸭等林下养殖业,经营主体200多个,参与农户1230多户。在林下经济带动下,去年虽受江苏周边等地多点散发的疫情影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达24228元,比上年增加3284元。

做美田头,留住乡愁带旺乡村游

眼下,天长市草庙山区满眼春色,百花争艳,山脚下的草西村村民李玉林经营的农家乐天天爆棚,一家人齐动员,为各地游客提供服务。“这都得益于市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好了乡村美了,我们让村民们都吃上了‘农旅’饭。”

做美田头,一定要留住乡愁。天长市在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治,突出“农旅融合”新理念,高起点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农业生态公园,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一个项目区就是一个景区”。

“满眼田园好风光,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不久前,上海游客林宇清来到杨村镇光华村现代农业生态种植园乡村游体验后赞不绝口。在光华村生态果蔬种植园的“经果园”基地,黄桃、紫李、鸭梨、银杏……蔚然成林,旅游休闲步道和产业大道互联互通。每当丰收时节,果实压满枝头,游人如织,既游园赏景,又体验采摘,享受着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在汊涧镇长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是将山、水、田、园、林、路综合治理,沟、渠、路、桥、渠、塘综合配套,无缝对接长山省级森林风景区的旅游业,把乡村民宿游搞得风生水起。

如今,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设施条件,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产业“接二连三”,农旅融合发展,“火”了乡村游。去年仅国庆假期,乡村游就接待游客26.82万人次。

2022-03-28 戴砚天 李怀义 胡建国 安徽天长: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181.html 1 打造绿色生态,让乡村景更美、人更富 22,18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