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吕萍
虽然我国橡胶资源匮乏,橡胶制品业所需80%的天然橡胶、30%的合成橡胶依赖进口,但这并不影响我国作为“全球轮胎生产第一大国”的地位——2020年,我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达到8.1亿条,同时,中国也是废旧轮胎产生大国,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约3.3亿条,折合重量约1300万吨。
“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关系到橡胶这一重要战略资源能否充分为我所用这一关键问题,我们能不能在这件事上多动动脑筋,避免‘土法炼油’这种对环境产生重大污染的处理方式?”围绕这件事,近段时间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做了较为充分的调查研究。
废旧轮胎“变废为宝”有其现实迫切性。资料显示,我国橡胶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天然橡胶产量有所减少,国际上天然橡胶生产大国提高出口价格且限制出口,这对我国与橡胶相关产品比如汽车行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的调研,我了解到,目前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产业,包括两大业务板块、四种加工处理方式,具备将废旧轮胎资源‘吃干榨净’的基础能力。”据贾楠了解,“废胎变宝”目前看有四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旧轮胎翻新再制造。贾楠认为这主要针对载重车旧轮胎、工程机械旧轮胎,主要工艺是对符合翻新的旧轮胎进行打磨、修补、胎面贴合、硫化和检验等,从而制造出翻新轮胎。合格的翻新轮胎寿命、耐磨程度与新轮胎相近,但成本远低于新轮胎,且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因此轮胎翻新是国际公认的轮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首选方式。
第二条路径,废轮胎生产再生橡胶。通过粉碎、加热、机械处理等物理化学过程,将废轮胎中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能够再硫化的橡胶。据了解,再生橡胶是我国橡胶制品工业所需的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之外的“第三橡胶资源”,可部分替代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进行制品生产。
第三条路径,废轮胎生产橡胶粉。其生产工艺是将废轮胎通过分解、粉碎,将轮胎中的橡胶研磨成橡胶粉。橡胶粉的生产不涉及化学过程,因此是国际公认的废轮胎资源化、无害化加工利用方法。目前我国橡胶粉直接应用的主要方向是道路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他橡胶制品。
第四条路径,废轮胎/橡胶热裂解。据贾楠介绍,这是废轮胎/橡胶资源循环利用的最终处置方式,且连续自动化热裂解生产可实现对废轮胎/橡胶资源的100%利用,将其转化为多种工业制品。
路径清晰,直接开干?对此,贾楠却表示“别盲目”。
“问题同样现实存在。”贾楠表示,目前我国废轮胎与旧轮胎产生的比例约为95:5,国际上平均比例为55:45。“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可用于翻新再利用的旧轮胎数量较少,大多数被作为废轮胎‘回炉’了,这既浪费资源,也易污染环境。究其原因,一是标准缺失,部分新轮胎在设计制造时,缺乏轮胎可翻新强制性技术质量标准,使得部分新轮胎不具有可翻新性,不仅浪费了橡胶资源,而且不利于节能减排。二是政策限制,2012年9月1日实施的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9.1.2款规定,‘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和校车的所有车轮及其他机动车的转向轮不得装用翻新的轮胎’,该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翻新轮胎的使用。”贾楠这样说。
与此同时,回收过程不规范、竞争无序化,导致废轮胎被层层倒卖、转运和不规范处置,反而推高了废轮胎的市场价格。而国家对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尚未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对于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保障和支撑,致使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生产企业监管的“口径”各不相同。
“此外,在全社会持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下,鼓励和推动再生资源产业规范发展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众的广泛共识。但在监管层面,行政手段‘一刀切’、一堵了之仍较为普遍,特别是部分区域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的监管方面,过度执法行为时有发生,相关企业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现象严重。”贾楠同时认为,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享受不完全,也影响到了这些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正常开展。
为此,贾楠建议尽快制定“轮胎翻新”相关标准,在此基础上,规范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管理。
“我建议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组织制定废旧轮胎从产生、回收、运输、贮存到处置的有效管理措施,统一规范各部门监管办法,为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从企业层面说,建议鼓励废轮胎/橡胶‘连续自动化热裂解’加工方式,这是国际上拥有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可由此取缔对环境保护形成一定的压力,安全生产存有一定的隐患的间歇(批次)式废轮胎/橡胶热裂解生产方式,以及废轮胎/橡胶‘土法炼油’。”贾楠这样说。
贾楠还建议,加强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统计工作。在她看来,目前的统计工作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的行业和产品划分均不够详细,难以客观反映行业发展状况,也不能为政策制定、体系确立提供可靠的统计参考。“我建议利用第五次经济普查,细化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和产品目录,摸清行业状况,以及四种处理方式的相关企业基本情况,为加强并促进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发展提供准确依据。”贾楠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