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社会法治

给“代打卡”产业链打一打“监管卡”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29日   第 12 版)

李英锋

“是时候改善一下考勤焦虑了,有它在,上班再也不怕迟到了。”这是一款考勤打卡软件的广告语,号称只要拥有它,哪怕不在公司规定的打卡范围内,也能轻松实现异地网上打卡。电商网店里,有的销量破万,评论区里更是好评如潮。(3月26日《法治日报》)

人在家中坐,卡从公司打。无所不能的“代打卡”服务给那些因种种原因频频陷入用人单位考勤打卡危机的员工提供了破解之道。然而,这种“方便”却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购买代打卡服务的员工,还是提供服务的商家,都背负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员工通过代打卡软件或商家的代打卡服务修改打卡地、打卡时间等参数,实现虚假考勤打卡,本质上是对用人单位的劳动欺诈,并不会改变迟到、旷工等行为的性质。如果员工多次或长期以代打卡的方式作弊,就符合违反甚至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依据规章制度处分员工,或者可以依法依约定单方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代打卡生意是一门侵权生意,也是一门违法生意。网络安全法第27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对违反这一规定的行为,第63条设定了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拘留、罚款等罚则,涉嫌犯罪的,还要移交司法追究刑责。广告法第9条规定:广告不得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等情形,不得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一些商家售卖代打卡软件或提供代打卡服务,入侵相关用人单位的考勤打卡系统,篡改打卡数据,危害了用人单位的网络安全,干扰了用人单位的考勤管理和办公秩序,逾越了多条法律底线。

代打卡服务的存在既没有合理性,也没有合法性,有关部门有必要给代打卡产业链打一打“监管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联合网络平台,以商家的代打卡营销信息为线索,顺藤摸瓜,依法全面查处代打卡产业链条上的软件制作者、售卖者以及服务提供者、营销宣传者,全面清理整治代打卡营销服务各个环节,让代打卡商家和相关参与者付出必要的法律代价,并屏蔽、阻断代打卡营销信息的发布、传播,对相关营销账号进行封禁。

用人单位和工会也应加强对员工的法治教育,引导员工远离代打卡,守住考勤签到的诚信底线。一方面,应不断优化考勤管理机制,以视频确认等方式加强对考勤打卡的管理,堵住代打卡作弊的漏洞;另一方面,应全面深入反思员工代打卡作弊的原因,针对因上下班路途较长、遭遇堵车、接送孩子等原因不能按时完成签到打卡的员工,给予人性化回应,开通权利救济渠道,给员工申诉的机会;还有必要在保障正常工作输出和工作秩序的基础上,对部分员工可实行弹性工作制等,从而从机制上化解员工的打卡难题,防范员工代打卡作弊的冲动。

2022-03-29 李英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275.html 1 给“代打卡”产业链打一打“监管卡” 22,27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