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科普走进生活”读书群之“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

加强校内外统筹 形成科学教育合力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30日   第 09 版)

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齐波 吴彦旻 摄影报道

主持人:朱之文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

科学教育主要是与传授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育科学精神、培养科学人才有关的教育活动。基础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根基,是为孩子们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实施科学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

科学是一个包括大量事实、概念、公式、定律在内的庞大知识体系。提升科学素养、培育科学人才,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循序渐进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同时,还需要让孩子们有机会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在具体的科学情境中观察科学现象、参与科学过程、感知科学成果,与课堂内的科学教育形成互补。这就需要将科学教育的时间、空间延伸到课堂之外,利用好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加强校内外的统筹,形成科学教育的合力。

校外可用于教育的科技资源丰富多样,大致有6大类。第一类是公共科技资源,主要包括各类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自然馆、科技馆等。第二类是生产性科技资源,主要隶属于各类企业,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研发、创新活动。第三类是研究性科学资源,主要是分布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高等研究机构的各类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及其他相关资源。第四类是大自然的科技资源,涵盖宇宙、空天、山川、田野、湿地、森林、河流等大自然的各种形态等。第五类是视频科技资源,包括各类科技影视专题片、纪录片及相关科技数字化资源等。第六类是科技人员资源,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企业工程师、农业科技人员、科普工作者等。从广泛意义上讲,上述6类资源,都可以统筹用于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

近年来,围绕统筹校外科技资源用于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有关部门提出过原则性要求,许多地方结合实际也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整体而言,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校外科技资源统筹用于中小学科学教育仍面临不少困难。一是缺乏顶层设计,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内涵及目标还不是十分清晰,局限于课堂上讲授科学知识,对校外科技资源的利用还没有从制度上纳入。二是体制机制不完善,校外科技资源分布在不同部门、隶属不同主体,缺乏有效统筹,中小学利用校外科技资源的渠道不够畅通,相关支持政策不明确,对校外科技资源的利用存在“碎片化”。三是缺乏深入研究,与校外科技资源相关的课程开发滞后,科技资源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教育资源。四是教师队伍跟不上,能够有效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开展科学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紧缺,校外科技人员对教育的了解也不深入,客观上制约了校外科学教育的效果。总的看,目前的校外科学教育还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参与度不够、广泛性不够、深入不够,育人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文件,对统筹利用校外资源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进行系统谋划。总的考虑是:将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作为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外科技资源统筹,打通校外科技资源用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通道,形成长效机制,提升中小学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建议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明晰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对于个体及人类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献身科学。通过有效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并借此带动全民素质的提升。

找准校外科学教育的定位。校外科技资源比校内更加丰富多样。一方面,校外科学教育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通过感知、体验校外科技资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课堂学习有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校外科技资源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校内难以企及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校外科技资源,学生更多机会了解科学前沿、科学实践。与校内科学教育相比,校外科学教育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尤其应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加强校外科技资源统筹。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对可用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各种校外资源进行梳理,在与相关管理主体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校外科技资源清单。着眼制度建设,建立对校外科学教育的支持机制,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打通中小学利用校外科技资源的壁垒,形成长效机制。赋予中小学校一定自主权,使其能够相对自主安排校外科学教育活动。比如,允许学校结合实际,从公用经费中列支校外科技教育经费。对各类科技专题片、纪录片及影视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围绕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建立数字化科技资源库,免费提供给中小学校使用。

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展校外科学教育。各地自然条件、科技资源千差万别,各有特色。开展校外科学教育,一定要从地方和学校的实际出发,不宜一刀切。大中城市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较集中,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也比较集中,开展校外科学教育有优势。广大农村学校虽然缺乏体制化的科技资源,但与大自然亲近,孩子们可以更加便捷地感受和体验大自然、体验农业生产过程,这也是开展校外科学教育的沃土。校外科学教育还要区分不同年龄学生,有针对性地确定不同学段校外科技教育的重点。低年级阶段,突出趣味性、活动性,重在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高年级阶段,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前沿、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科学对人类生产、生活、交往等带来的深刻改变。

着力提升校外科学教育实效。校外科学资源大都不是专门为教育设立的,还需要围绕科学教育的育人目标,作适当的设计,将科技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为此,要组织有关机构和学校,结合校外科技资源的特点,精心设计校外科学教育课程。组织学生接触校外科技资源,不应仅仅是走走看看,应当尽量让学生深度参与,能够产生情感共鸣,不经意间在孩子们的心田埋下科学的种子。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在做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外科学教育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外优质科技资源,为天赋异禀的孩子学习科学创造条件,着力培养科学英才。

加强校外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校外科技资源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校外科技教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胜任能力。在中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环节,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外科技教育的内容,让科学课师范生有机会接触了解各种形态的校外科技资源,培养他们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开展科学教育的能力。要在现有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中,增加校外科学教育的模块。对校外科技人员,也要有针对性地让他们多了解学校和学生,使其能够将校外科技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真正发挥校外科技资源的育人功能。

2022-03-30 朱之文 █“科普走进生活”读书群之“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334.html 1 加强校内外统筹 形成科学教育合力 22,33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