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清明,在爱中“踏歌而行”

——“爱在清明”生命文化音乐汇中的生命教育故事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30日   第 11 版)

这个清明,用音乐寄托生命文化。

本报记者 张惠娟

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清明节前的3月27日,在位于北京东五环外的微秀剧场内,一场名为“爱在清明”的生命文化音乐汇抛却了以往凄婉哀伤的基调,几个伴随着温情的音乐旋律而徐徐展开的生命文化故事,给这个即将到来的清明铺垫了温暖的基调。

“爸爸,今天放一首您最爱听的歌,我们一起唱吧。”在东方女子乐坊演奏的《我的祖国》激情旋律中,高女士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缓缓流淌。她的父亲是位老共产党员,生前最喜欢这首满满正能量的歌。在高女士看来,这首歌里有着父亲的形象和品质,也深藏着她对父亲的爱。而通过哼唱这首歌,他们的心灵上能够互相倾诉彼此的思念。

“那年我们十九岁,经过风霜和磨炼,如今谁也无法再改变,还记得我们一起许下心愿……”当这首《那年我们十九岁》的旋律响起时,马先生的爱人也回忆起他们俩一起循环播放这首歌的美好岁月。“我们是同班同学,感情很好。先生的去世更让我体会到这份感情的弥足珍贵。”活动现场,马先生的爱人讲述了他们的生命故事。远在加拿大的女儿也于当地凌晨3点以观看直播的形式表达着对爸爸的思念,“妈妈,一起听着喜欢的音乐,相信爸爸会高兴的。”在她们家人看来,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以爱的方式远行,让人心生温暖。也因为爱的联结,让离去的亲人“向死而生”。

“《听闻远方有你》是现在很流行的一首歌,估计你也会喜欢……”这首歌是妈妈送给她心爱的女儿丹丹的。因为患病,丹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但在妈妈心里,那个乖巧可爱的女儿从来都不曾离开她半步,她喜欢穿着女儿留下的衣服,带着女儿满满的期望坚强前行,“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这个动人的旋律,也温暖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除此之外,在现场流淌的《我也想一了百了》《给你给我》《世上有那么多人》等不同的音乐旋律,都从不同角度诠释着一个个爱和暖的生命故事。

“我坐在后面听每一个故事时内心都感觉特别温暖,我们真的需要用爱的音乐表达思念,希望这样的活动常办下去……”为活动倾情献唱的音乐人柯以敏用这句话表达她的心情,也道出了所有参与者的心声。

“我们谈论死亡,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也是死亡教育的初衷。这个清明节,让我们一起因爱而温暖思念,因深情而文明祭奠。”作为活动的发起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安宁疗护团队路桂军主任深情款款地讲述了他发起此项活动的初心。作为生命教育从业者,在工作中,路桂军见证了太多的生死离别。面对死亡,很多人都劝逝者的家属“要放下”,但他知道对患者家属而言,这是难以“放下的”。“我们需要在温暖的节奏中,给哀伤一个新的去处。”在路桂军看来,音乐本身有疗愈哀伤的作用,有很多经典作品创作本身就是源于对亲人的缅怀,“比如张雨生的《大海》是写给妹妹的;弘一法师写的《梦》是缅怀母亲的……”路桂军表示,每个远行的生命,生前一定有自己喜欢的旋律。或是民歌,或是摇滚,或是地方戏曲。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就会有一种代入感,世间的亲人自然地会想起这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以及他们共同相处过的温暖记忆。

国家一直在推动清明节文明祭扫,但很多人除了烧纸之外还缺少更多方式来表达思念。路桂军希望借今年的清明节,打开一个文明表达哀思的新风尚,让世人抚平传统概念下清明的凄冷和哀伤,在浓浓的温情和爱中以彼此熟悉的音乐旋律来表达对故人的情感,从而实现共情、共融和怀念,带着“爱”和“暖”过好当下每一天。

2022-03-30 张惠娟 ——“爱在清明”生命文化音乐汇中的生命教育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345.html 1 清明,在爱中“踏歌而行” 22,3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