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惠娟
年年清明在,年年爱绵长。当“爱在清明”生命文化音乐汇活动接近尾声时,曾经被照顾的患者家属代表献来了鲜花和锦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简短的几个字,将现场的气氛烘托得美好而温暖。
在掌声中,路桂军主任率领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安宁疗护团队走上舞台,每个人用一句话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动,也勾勒出这支团队在日常工作中“用生命呵护生命”的精神状态,以及用行动表达了他们对“死亡教育”的践行和推动。
“我们曾经照护的那些朋友们,相信在平行时空里,会听到这场有爱的音乐会。所以,清明节是有爱的节日,让所有人对生命有更深的思考。”这是团队中的社工张蕾的感受。
“特别幸运在这个团队中,我见证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这个过程也让我感觉到,因为有爱,其实故人在亲人心中从未走远。”药师李芳说。
“生命的可贵,不在于时间,而在于传递世间的爱,希望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护士张鑫焱参与这项工作最大的体会。
社工柯颖融是位来自台湾的阳光小伙子,这个工作也让他认识了每个生命的高贵。在他看来,清明是个传统文化中很特别的一个节日,“提醒自己要记得我们的祖先和文化,用这种温暖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
……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敬畏,工作中我们要俯下身来仰视每一个生命的尽头。”这是路桂军平时经常传递给团队的一句话。在他率领的这支安宁疗护团队中,有医生、护士、医务社工、临床药师等十几名成员,大家分工协作,从“身、心、社、药”等多个角度,用爱和温暖做“生命摆渡人”。
为了促进团队对人的关怀和理解,安宁疗护科室组织了很多“生命文化活动”。今年春节的除夕下午,他们策划了一个特别活动——“我的最后一个春节”。路桂军对团队说,当我们在过任何一个节日的时候,一定要想到那些住在病房里的患者,对他们很多人而言这可能就是人生中的最后一个。而通过活动体验,学会换位思考,就能和患者共情,“自己在‘离开时’不想听到的话,在和患者沟通时就避免说。”路桂军说,这也是他们工作中开展的生命教育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活动刚开始,我们一位医生就开始哽咽。她说‘我不能死,我还有80多岁的母亲,我今年一定克服困难回家陪伴她过春节……’”路桂军告诉记者,那个活动结束后,该医生克服了种种困难回到老家陪伴母亲,回来后她幸福地给他分享“老母亲很开心,没想到我对她这么重要……”
最让路桂军欣慰的是团队中每个人对医护工作者这个“职业”理解的变化。“生命末期的高品质医疗其实是触及心灵的人文关怀。以前,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一个个的器官就是医生眼中的世界。而现在,他们更关注‘这个人’,思考如何通过我们的服务让每个生命都被尊重被温柔以待。”路桂军说,这样的生命教育体验活动,让人更热爱生命,对工作对生活更有温情,从而“用生命更好地陪伴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