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俞志华:明前龙井再飘香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01日   第 11 版)

俞志华炒茶

本报记者 李寅峰

摊开手掌,掌心向上,指关节附近,几个水泡赫然罗列。3月30日,杭州西湖九溪村“80后”的年轻茶人俞志华看着自己的手掌,笑着自嘲地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完犊子了……”在他的身旁,是热的、茶香四溢的炒茶锅。

临近清明,正是明前龙井上市最忙的时节。新茶日益飘香,订单源源不断,炒茶的双手烫出水泡,对俞志华来说,可谓是“甜蜜的痛”,而这“痛”,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了。

“3月13日,上山检查生产,给各位小主汇报一下西湖龙井的长势,敬请期待。”

“3月15日,2022年第一杯龙井新鲜出炉!”

“3月18日,炒到半夜,炒出一把极品。”

……

就算是30日,抽空在朋友圈“展示”烫起水泡的手掌,俞志华也没有停下来,接着炒茶到深夜两点多。

春茶分外香,但春茶采摘、炒制过程却是非常辛苦的。

“以茶农的话形容,这段时间都是‘鸡叫出门,鬼叫进门’。”俞志华笑着说,自己这段时间就是这样过来的,“不论是采茶还是炒茶,每天平均睡眠不足5小时。”

特别是今年清明前的杭州多有阴雨,覆盖了龙井的采摘期间,致使摊青的时间大幅增加,由原来的4-6小时增加至8-10小时,炒茶更是需要延至晚上甚至后半夜才可进行。此外,今年春天疫情反复,受防疫政策影响,外地聘请的采茶工无法按时到岗,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加大了本地茶人的工作量。

“有些茶树来不及采摘,浪费了等待一个漫长冬季的西湖龙井。”尽管已经是全力运转,对于未能及时采摘的茶树,俞志华还是非常惋惜。他说,春茶生产,采摘是难点。“西湖龙井采摘标准比较高,太大、太小都不行,以两叶一芽、长度2.4厘米左右为佳。采摘手法也很重要,不能用指甲掐,要用提手采摘法。即使请到采茶工,采摘水平、速度也不大相同。”

俞志华笑着说,希望茶科院能够尽早研究出采茶的机器。

科技可以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的品质和效率,但说到底,农业难以脱离靠天吃饭。3月14日,春茶开采前一天,一场冰雹袭来,杭州的富阳、三墩、余杭等地区较为受影响。俞志华说,对已经可以采摘的茶叶,冰雹可谓巨大的打击。虽然他居住的九溪村等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没有下冰雹,但大幅度的降温,也导致西湖龙井较往年减产30%左右。

春茶总是这样,经历了一冬,在波折中问世,没有到茶杯时,茶人也难以断定今年的春茶到底怎样——令俞志华惊喜的是,品鉴自己炒出的2022年第一杯西湖龙井时,香气和滋味居然如此上佳,超越了往年:“又是冰雹影响产量,又是疫情影响销售,但今年的西湖龙井品质比往年都要好,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俞志华说,春茶品质好,主要归功于2021年年底及2022年年初的三场雪,有效地冻死越冬的害虫及虫卵,为茶树春季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年后也有一段时间的晴好天气,非常有利于春茶生产。当然,西湖龙井明前茶的好品质与茶农们对茶树的养护息息相关。俞志华介绍:“每年清明节以后,我们就会对茶树进行一次修剪。接下来,进行茶园养护、害虫防治、施肥、防旱等一系列的工作,其中最主要是施肥。我们使用的有机肥大部分是菜籽饼,这种肥料作用下,产出的茶叶内含有机物、氨基酸等更加丰富,口感更加鲜爽香甜。”

作为年轻一代的制茶师,俞志华有着与老茶人们不一样的龙井情怀。前几年,在外有稳定职业、发展不错的他转身回到九溪村,苦练传统制茶手艺,为的就是责任和担当。“西湖龙井是杭州的金名片,我们新一辈制茶师一定要让它永远闪耀下去。”在2021年首届“狮峰龙井茶”制作技艺传承赛上获金奖后,他曾这样阐述自己的信念。

如今,清明临近,龙井43号品种的茶叶制作已经到了尾声,群体种的茶叶还会再持续半个月左右。俞志华制作的明前茶已经源源不断地飞往各地茶客的茶杯中。他说,消费者的信任和肯定,也是制茶师最大的动力。“我要做有灵魂的茶。希望大家品茶时,体会到我们制茶师的积极、辛劳和坚持。”

2022-04-01 李寅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479.html 1 俞志华:明前龙井再飘香 22,4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