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书写新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重要讲话精神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07日   第 07 版)

全国政协委员 凌振国

2013年至2022年,十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53次亲自到团组同代表委员面对面亲切交谈、共商国是,一次次发表重要讲话,内容都涉及国之大者、国计民生。我作为一名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前后参加了8次全国政协会议,令我最为印象深刻、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每年两会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

推动绿色发展、永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金句、理念、要求,已成为数以万计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主旨主题。学习和实践使我深深感到,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年年讲、经常讲、反复讲,领导全党全国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全国各族人民践行绿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使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

今年两会期间,我再一次有幸面对面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使我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进一步认识——

一、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加倍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大家庭“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全中国的国土、蓝天、江河湖水,哪一地区、哪一流域的环境污染,都绝不仅仅是一时一地的污染,都将通过耕地、空气、水流等影响到纵横交错的全局和整体。

因此,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着力推进各族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大生态观思想,从建设美丽中国全局思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向往出发的大局思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迫切性。

要从国家民族的全局大局整体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不能你抓我不抓、你重视我弱化、你强抓我薄弱;也不能抓抓放放、抓而不抓;而要绵绵用力、持久为功,把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融入全过程、各方面。

二、推动持续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雪综合治理,始终坚持一体化推进、一盘棋布局。

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到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春暖花开时节,候鸟在湖面竞相啄食自如飞翔,鱼儿在江河自由巡游,动物不再遭到滥捕虐杀,人们边建设、边保护、边治理、边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彩故事层出不穷,美丽山河更加令众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要格外珍惜这些成果,并下定决心、咬紧牙关战胜前进道路上种种挑战。

要把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打好,把持续改善城乡环境的要求落实到基层社区、乡镇村组。要坚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把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要求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位,坚持不懈地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雪整个系统工程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修复之道。要遵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区域性、流域性及其内在规律,更加注重全局思考、整体施策。要把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要求具体落实到一个一个生态保护项目上、落实到一项一项治理工作中,从根本上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效益的最大化。

三、加强耕地生态保护质量建设,推动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

要更加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不断创新耕地生态保护机制,改善耕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型高标准土地整治,切实把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抓实抓好,保持耕地不盐碱、不污染,赋能涵养水源和有效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及耕作层退化等问题。

要重点守护好国家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20.3万平方公里,毫不动摇地坚持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为促进耕地生态化建设、绿色化生产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要围绕农业生态产品大数据、绿色物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关键领域攻关,用科学研发创新链对接生态绿色农产品产业链,赋能培养更多的生态农业科普人才、绿色智能化产业团队,推动有更多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绿色五谷杂粮和农副产品通过绿色物流进入城乡千家万户。

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复合系统,使绿色生态成为乡村最大的财富、优势和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和百姓共同富裕幸福的源泉。建立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功能性平台,构建起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的市场交易和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机制。

四、坚定不移把实现“双碳”目标向纵深推进。

要全面贯彻落实好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的重要思想,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防止踩“急刹车”、搞运动式“降碳”的苗头倾向,既要创造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又要保障人们生产生活正常进行。要坚持先立后破、统筹谋划,精准考量、长远布局,有序推进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确保新能源安全有保障、无漏洞。

要推动从宣传舆论上把握制高点,尽全力推进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赋能开启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在不断完善政策和工作体系上下功夫,把新能源生产及消纳、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重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到位。

要乘“双碳”东风,探索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全利用、区域收储全覆盖、复合利用全循环工作机制,创出一条“农业—环境—能源—农业”的低碳循环发展新路子。要持续完善以“碳汇数据库”为基础的碳汇资源管理体系,在林草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挖掘方面下功夫,推进中国林草种业国产化、春夏秋冬绿色化,进一步加大森林、绿化防护林带、森林城市和草原草场综合植被盖度等碳汇项目储备工作,建立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收集储运和生物天然气供应“双网络”,为更好堵沙源、涵水源、绿草原、美平原奠定坚实基础,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五、分类推进数字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要更加注重发挥数字科技创新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收集处置、城市排污沉泥、污水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智能化处理,推进生态环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能源领域系统效率、科创能力显著提高。

要推进互联网和生态治理的深度融合,制定统一标准指标,实现监测数据全国统筹一张网、一张图,构筑起生态环保治理大数据体系,为全国各地分级分类分层提供生态绿色环保大数据系统服务,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在弹指点击间就能了解某时某地生态污染治理及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实现生态环保领域统筹、系统、高效、数字化、智能化治理。

(作者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

2022-04-07 凌振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重要讲话精神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636.html 1 书写新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2,63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