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全国政协常委林建岳:

加强港深合作发展“新田科技城”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07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高志民

“为配合‘深港科创园’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在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蓝图,建议兴建‘新田科技城’。中央支持香港在‘新田科技城’成立‘国家实验室’,可以带动更多内地及国际科研机构进驻‘新田科技城’。”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丽新集团主席林建岳告诉记者。

“新田科技城”可为港深发展创科产业提供群聚效应。香港特区政府现时推动的“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已招揽28所由海外著名大学与本地大学合办的研发实验室,香港亦已有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范围包括医学、化学、精密加工技术、光电子技术等。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最高层级科研机构,全国只有20家。港深在创科研究上具有较强的实力,也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如果能够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新田科技城’,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港深科技合作的高度,而且产生集聚效应,将香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研发实验室往‘新田科技城’集中,形成一个大型研究基地,并利用这个基地作为两地科研合作平台。”林建岳表示。

要支持和推动更多内地和海外优质科创企业进驻“新田科技城”,打造成港深创科“小硅谷”。

发挥“新田科技城”的效用,需要吸引更多优质的科创企业进驻。建议中央支持和推动更多内地和海外的优质科创企业进驻“新田科技城”,并为他们的产品进入内地市场提供政策便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经济中心,具有与国际对接的制度,有利于吸引外国创科企业进驻,加上与内地优质企业联手,可形成创科产业“虹吸效应”,再结合深圳的先进制造业实力,打造创科高端产业链,将“新田科技城”发展成港深创科的“小硅谷”。

促进大湾区科研人才跨境流动,向在港澳受聘的国际专才发放大湾区工作证,打造科研人才“摇篮”。

林建岳认为,人才是创科发展的关键要素。建议中央支持粤港两地政府采取多项便利措施,吸纳内地和海外人才进驻:一是向受聘于港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外籍科研、教学及高管人员,发放大湾区工作证,用作穿梭三地工作;二是为在“新田科技城”、河套“港深创科园”及“深港科创园”创业和就业人士提供专属通行证和便利通道;三是加快内地与香港科技领域规则标准深度对接,特别是知识产权、科研管理、要素流动等方面的联通工作,便利内地科研人才进驻“新田科技城”,打造科研人才“摇篮”。

林建岳建议,将“新田科技城”打造成年轻人初创发展园区。

年轻人有创意、有学识,是创新科技产业的生力军。建议在“新田科技城”内划出部分园区,作为粤港年轻人初创企业的发展园区,为年轻人的初创企业提供财政和住宿支持,并研究由粤港两地政府成立一个“创投基金”,专门支持两地年轻人的初创企业,将“新田科技城”打造成粤港年轻人的创业基地。

林建岳还建议,设立“大湾区重点科研项目”基金,解决两地科研管理制度差异的障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允许港澳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及使用相关资金。然而,由于港澳与内地的科研管理制度的差异,香港科研人员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申请尚存在一些制度上的障碍。建议专门设立“大湾区重点科研项目”基金,聚焦大湾区创科发展的需要,专供粤港澳高校及科研机构申请,并以此为突破点,解决两地科研管理制度差异的障碍,吸引更多科研人才聚集大湾区。

2022-04-07 高志民 全国政协常委林建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637.html 1 加强港深合作发展“新田科技城” 22,6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