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找点空闲,逛逛博物馆!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08日   第 10 版)

在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参观者在拍摄回归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

本报记者 李冰洁

节假日里一票难求

前几天,记者在某论坛上看到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爱逛博物馆?”下面的跟帖很多:有人爱历史,认为博物馆是最直接、最快速了解一类历史文化的地方;有人爱收藏,会更偏爱看里面的展品、展览;也有的人很浪漫,说年轻的时候和爱人去,年长了带孩子去,可以一边增长知识、一边拉近感情。

确实,人们越来越爱逛博物馆,这一点从预约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今年清明节假期,各个博物馆预约日历下,大都显示着红色的“约满”二字。

最近,北京新落成开放的几家博物馆,引起了爱好者小乐的注意,因为之前总是预约不上,她早早给自己安排好清明节假期的游览行程。

历时近3年修建完成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小乐的“打卡”首选,2月初它带着开馆大展“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正式揭开面纱。“工作人员说,展览共展出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其中80%的展品还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呢!”小乐兴奋地说。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接受记者采访,说到国博已收获大批的“铁粉”“钢粉”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随后,报社同事也因这篇报道回忆起外地朋友来京游玩,他们惊讶于首都最热门的景点是国家博物馆,等待进馆的队伍直接排到了大门口。

过去,说到去博物馆,就是听讲解员介绍各个展品,它们才是博物馆的“主角”;而现在,博物馆除了自身藏品、主题展览外,更通过主题热度展览、讲座研学活动、开设休闲区域、利用数字化手段等多元化形式,提升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丰富休闲活动内容。

比如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小乐驻足最久的是四层“万方乐奏”展厅,展示有各种乐器,在“旷古遗音”板块,除了可以欣赏到晚唐“枯木龙吟”琴、宋代“鸣凤”琴等珍品,领略穿越3000多年的古琴艺术之外,还有两个互动点:在单个古琴前听该琴演奏的乐曲,或体验弹奏环形展示区中间的古琴。“四层走廊阳光房有拓印、篆刻、书法等内容的现场教学,我临近中午的时候过去,正赶上拓印体验,身临其境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真的是不虚此行。”小乐欣喜地说。

博物馆“遛娃”常态化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朱先生,每逢节假日就会领孩子们去各个博物馆逛逛,“这大概是‘80后’、‘90后’父母‘遛娃’的普遍方式吧?”他说。

朱先生的儿子今年6岁,大概从两岁开始,就爱上了逛博物馆。小小年纪的他就能对自己去过的博物馆如数家珍,最喜欢的是北京自然博物馆,“因为里面可以看恐龙。”700余平方米的“恐龙公园”展厅历来是孩子们的最爱,其中23只活灵活现的恐龙、两只翼龙以及一只和最早恐龙生活在一起的坚喙蜥构成了不同的组合,分别代表了从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不同时期的恐龙世界的面貌。朱先生说,在对于恐龙的了解程度上,儿子是他的老师。

除了了解恐龙、爬行动物和多样生物外,在大厅处购买9张一套的盖章卡片,前往各个区域盖章,应该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环节了,集齐盖章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朱先生说,这种博物馆在孩子每个年龄段来参观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从最开始的形态吸引,到逐渐了解、学习的过程,能够丰富孩子的思考方式、锻炼他们从不同视角看世界。“自然博物馆值得无限‘打卡’,这里是集感知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好去处。”朱先生说。

曹女士则更爱带孩子去故宫玩,“大人们游览故宫一般是按常规的路线走,看看各种展览,孩子们有他们独特的游览方式。”曹女士说,孩子爱看《故宫里的大怪兽》《我要去故宫》等书籍,因此,每次出游前,她都让女儿按照自己的爱好,规划故宫游览线路。

除了了解故宫历史外,盖章、主题摄影也是故宫很热门的游览内容。在故宫,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年轻女孩,或打扮成“阿哥”“公主”的孩子们。走累了,再享受一顿悠闲的下午茶。

趁着春光正好,坐在坤宁宫东院中,品尝宫廷茶点,是个不容错过的休闲体验。冰窖餐厅和角楼咖啡是曹女士常去的故宫休闲区,这次,女儿提出要喝下午茶,她便带女儿来到了坤宁宫。“我点了‘万春金福’拿铁,第一次看到用盖碗盛放的咖啡,给女儿点了荔枝杨梅饮,又要了三枚茶点,好吃不贵。”曹女士说,来故宫不一定每次都看展览,春日赏花、冬日赏雪,天气好的时候来喝杯茶,都是不错的休闲体验。

云展览带来新体验

这两年,疫情影响下异地出行受到限制,而深度的本地休闲游、博物馆游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首选。同时,数字化建设也成为各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云展览带来“足不出户观展”的新体验。

说起博物馆线下预约火爆,对于成功预约的游客自然是乐事,没预约成功倒也不要紧,线上看展不失为一种选择。

日前,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据了解,在《友好往来 命运与共——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礼品展》中,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受赠、赠送的670多件(套)代表性礼品。记者本想趁着清明节假期,一睹那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活动礼品的风采,但由于“下手太晚”,没有预约成功。但当记者打开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的公众号,惊喜地发现,整个展览的各个部分、每件展品,都有很详细的图片配以语音讲解,以及视频介绍,几乎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详细了解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算是暂时弥补了不能线下实地观展的遗憾。

当然,线上看展并不是新鲜形式。目前,VR技术日益成熟,通过3D扫描拍摄,1:1比例真实还原展厅,让数字技术为实景展陈赋予更真实的临场感、更丰富的内容,已不是难事。比如搜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点击“逛·展览”,选择“线上展览”,观看“大明督水监之运河迷踪”展,就可以进入“展厅”并根据路线标识进行“游览”了。

在高精度三维复原的博物馆虚拟参观环境中云游览,你可以选择想去的楼层,也能够快速导览到任何想参观的点位,并从任意角度进行观看,具有2D照片和视频无法比拟的空间感。

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展PC端和移动端的云展览,打破时间壁垒、跨越空间屏障,不担心没有成功预约,也不用遗憾平日忙碌错过展览。说不定有一天,还真能实现在元宇宙里逛博物馆呢。

在日前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21~202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绿皮书》)中提到,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基本陈列及临时展览活动为载体,正在成为市民对话和交流的公共文化空间。尤其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和各类文博综艺、文创产品的兴起,博物馆从文物陈列机构开始转变为人们游览休闲的场所,参观博物馆也逐渐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一种新方式。

2022-04-08 李冰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3104.html 1 找点空闲,逛逛博物馆! 23,10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