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李婷
近日,一年一度的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举行。这项赛事于去年开始增设“海选赛”和“新锐赛”,为35岁以下的茶人提供参赛机会。今年,赛场上更有多位“00后”茶人与老手艺人同台竞技,初露锋芒。
检验功力的试炼场
“西湖龙井茶讲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手工炒制西湖龙井高级茶,要求炒茶人在220℃的铁锅里,灵活运用抖、甩、推、扣、压、磨等手法,十分考验功力。而比赛正是一个展示和检验功力的平台。”活动嘉宾、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说。
回顾这场比赛,已深耕茶行业40余年的樊生华很是感慨。“我记得自己十几年前作为选手参赛时,只是孤身一人;今年,我带了一支徒弟队伍来到比赛现场。”樊生华说,最令他高兴的是,多位参赛的徒弟都是“00后”,最小的仅有17岁,他们中有6人成功闯进决赛,徒弟张艺乘更是夺得了“新锐赛”冠军。
“从2017年开始,我便和朋友们说,自己的学生参赛时至少保证有一个进前三名,看来我这牛没白吹。”樊生华笑着说。
张艺乘显然没有辜负师傅的期望。“这个冠军,弥补了我去年参赛时的遗憾,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张艺乘说,他曾在2021年首次参赛,由于杀青时没掌握好火候,无缘晋级。今年赛前,为了拿出自己的最佳状态,他每晚都会严格按照比赛要求进行训练,炒一锅茶需要两小时,等训练结束,已经到了凌晨一两点。
他的师弟冯晨宇同样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虽只系统学习西湖龙井制作技艺两年多,但他以“新锐赛”初赛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
“遗憾的是,我在决赛中没有控制好温度,锅温比正常情况高了近20℃,导致茶的颜色和形状都不够理想。”冯晨宇说,“我会从中吸取教训,多加练习,争取明年在决赛获得一个好名次。”
那锅茶是混着眼泪炒的
学艺之路,并不轻松。张艺乘至今还记得那锅带着眼泪的茶。
高考后的暑假,18岁的张艺乘开始学做一杯正宗的西湖龙井茶。为避免中暑,他每天早上4点起床去茶园,采4个小时茶叶。“西湖龙井茶采摘手法要求只能折,不能掐,摘一片放一片,否则握在手里的茶叶就会发酵。采回来的茶叶只有8两,正好够炒一锅。”
刚开始,他总是下不去手,茶叶杀青的时候锅里的温度超过200℃,看着就让人心生胆怯。
“我炒出来的第一锅茶像九曲红梅,形状弯曲,而真正的西湖龙井茶外形挺直,颜色嫩绿。”张艺乘说,“师傅看我做得不到位,便摁着我的手往锅里放,那锅茶是混着眼泪炒下去的。哭不是因为被烫伤了,而是为自己炒不好茶感到委屈和自责,克服不了心理恐惧,永远学不好炒茶技艺。”那次之后,他才真正克服心理恐惧,炒茶技艺渐入佳境。
每次炒茶,手上都会被烫起大大小小的水泡,这在冯晨宇眼里也是习以为常,甚至他还有种成就感,“这是独属于炒茶人的勋章!”
冯晨宇是一个茶三代,对茶的热爱与生俱来,报考专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茶方向,也正式走上了自己的炒茶技艺“深造之旅”:在学校,认真学习茶艺和茶的理论知识;在校外,得到樊生华老师的悉心指导,对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甚至在家里,父母还为他开起了“小灶”。
在冯晨宇家,有一个特别的生活场景:妈妈会帮其采摘茶青练习,儿子在锅旁反复翻炒,爸爸在一旁监工、指导。
“这样的模式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冯晨宇说,为了练习,他去年被烫伤了20多次,但每当听到爸爸的认可——“这锅炒得还可以”,那份喜悦便会冲淡手上火辣辣的疼痛。
为了让师傅和父母放心,他现在更是加倍努力。“我希望把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的每一步都学精、学通,继续参加比赛,不断积攒经验,期待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炒茶大师,为非遗传承贡献一份力量。”冯晨宇说。
做年轻人的茶品牌
“00后”的加入,不仅壮大了非遗技艺传承队伍,更为整个茶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传统茶叶品牌的客户群较为稳定,年轻茶客占比少。
为什么不专门打造一款适合“00后”的茶呢?带着这样的疑问,2020年,张艺乘聚焦年轻群体,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礼乘。他在观察中发现,一份正宗的西湖龙井茶价格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些“高不可攀”,加之“茶叶是中老年养生饮品”的刻板印象,使得在年轻群体中开拓茶叶市场并不容易。
针对这一难题,张艺乘发出8000余份调研问卷,深入研究当代年轻人的茶消费观念。“花两杯新品奶茶的价格,就能为父母挑选一款称心的礼物,这是很多‘00后’乐意看到的。”张艺乘说。他以父辈的饮茶习惯作为切入点,推出了以茉莉龙井和桂花龙井为主打产品的平价“孝心茶”。
“前期收集的数据也被利用起来,调研对象父母生日当天,我们会发出祝福提醒,并推荐茶叶。”张艺乘介绍。这样的暖心模式,让礼乘成功跻身大学生消费市场,第一次就卖出了8000多罐茶叶。此外,张艺乘结合爆火的盲盒、塔罗牌等新型营销方式,陆续推出茉莉九曲红梅和桂花九曲红梅等新产品。
茶园是质量保证的源头,张艺乘为此和农户合作,已签约300多亩茶园,为日后品牌的转型之路做规划。每当春茶季过后,他都会和师傅一起给茶树施肥。“现在茶园都用菜籽饼作有机肥,有时要背着100多斤的肥料爬升300多米,才能把山头的茶树完全覆盖。”张艺乘说,一天下来,背上红彤彤的一片,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但是一切都很值得,这为品牌打造自己的高级手工茶奠定了基础。”
看着年轻茶人的成长,樊生华倍感欣慰。“制茶、爱茶,为他们的工作、生活指出了一条充满前景的路。现在,主动来学茶的年轻人已越来越多,茶叶传承,看来真不用发愁。”樊生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