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圆圆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之所以成为中国茶都,有多重因素,但径山寺的加持是不可或缺的筹码。
日前,国家级非遗“径山茶宴”文化保护与传承暨陆羽说论坛在杭州举办。此间,杭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表示,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中,“径山茶宴”作为一脉独特的存在,将充满佛意禅韵的茶食饮升华为一种庄重优雅的文化仪式。当前杭州正致力打造宋韵文化传承之城,研究发掘和完善传播“径山茶宴”,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是他们这代茶人肩负的使命和荣光。
径山位于杭州城西北50公里处,系天目山脉东北峰,因径通天目而得名。“径山茶宴”顾名思义是源自径山寺的茶礼、茶会等独特饮茶仪式,它的流行与径山寺的名门声望休戚相关。
何关新介绍说,“径山茶宴”最初源自径山万寿禅寺,是寺院以茶代酒宴请客人的一种独特仪式,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到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等10多道工序,彰显的是待客之道、文化寓意。因为径山寺地位显赫,茶宴形式隆重,逐渐也被朝廷认可,及南宋时朝廷往往特命径山寺举办茶宴以招待贵宾贤达,径山茶宴由此从寺庙进入宫廷。后随历史跌宕日渐衰微,但作为一种图腾仪式却一直被民间所记挂。
进入20世纪80年代,浙江茶界的有识之士着手恢复这一传统仪式,余杭径山村更是从2012年开始筹办民间版茶宴以弘扬悠久博大的中国茶文化,迄今每年都要举办一两场庄严的“径山茶宴”活动。同时对“径山茶宴”的研究也风生水起,其中尤以杭州市陆羽与径山茶文化研究会和杭州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承担的《径山茶宴原型研究》成果最丰,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刘枫肯定为“是中国茶文化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
“正是这种民间化的推广,使得‘径山茶宴’凤凰涅槃,春风复生。它的流变昭示我们一个深刻启迪: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推广要面向百姓、面向社会,普及全民饮茶特别是培养鼓励青少年喝茶、爱茶、懂茶实属当务之急。”何关新说。
如今,“径山茶宴”正成为余杭茶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2005年,“径山茶宴”被列入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下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内容之一正在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不久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同时授予余杭径山‘中日韩禅茶文化中心’‘中国径山禅茶文化园’‘中华抹茶之源’三块金字招牌,这在全国茶界也是孤例,可见径山之于茶地位之重要。”何关新说。
2018年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余杭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丰富大径山文化内涵,建设径山禅茶文化大观园等项目”的建议,2019年又继续提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径山禅茶文化园建设的若干建议”,均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并采纳。
“可以预见,‘径山茶宴’必将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焕发新生。”对此,何关新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系统规划,加快三茶统筹,不断丰富大径山内涵。努力将径山建成茶区是景区、茶园是公园、茶企是庄园、茶家是茶馆,好茶好水好器汇的精品样板,使径山成为拿得出手、晒得出样、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历史文化名镇、乡村振兴样板、三茶统筹窗口、共同富裕示范。
此外,还要激活“径山茶宴”的内涵要素,将“径山茶宴”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生产力。“例如,径山寺要立足‘茶禅一味’的本源,提升‘径山茶宴’的原创性,提供‘径山茶宴’的精品体验;径山村要抓住茶宴的核心本质,深化丰富茶宴的民俗化元素,通过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结合现代科技和数智运用,多场景多手段演绎展示‘径山茶宴’的无穷魅力,使径山村成为名副其实、美誉远扬的有吃有住有玩有看的中国禅茶第一村和径山茶宴体验地。”何关新表示,还要鼓励引导径山村村民主打“茶宴”这一特色资源,做大做强“茶宴”经济,并以此为招牌创新发展饮食文化,使“茶宴”成为村民的富裕之源、幸福之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