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科普走进生活”读书群之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

科技后备人才的贯通式培养需要多方协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20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作者:严纯华

主持人:严纯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成就显著,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基本国力的巨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人才强国、科技创新立国战略深入人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向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建设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教育不仅关乎民生,更是国之大计和党之大计。

我认为,当我们谈及科技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不能忽视基础教育中各类学科竞赛的催化作用。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类竞赛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学科类竞赛更加完善,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启发兴趣、拓展知识、增进实践、发现人才、输送人才的独特作用。各类竞赛体系日益规范和严谨,向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功能日渐完善,从而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科技后备人才培养上的衔接,加速了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客观地说,我国已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知识和实践贯通的教育教学体系。

科技后备人才如何进行贯通式培养?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提升、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上的完善和衔接。所以要真正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必须首先思考和弄清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第一,学校、社会、家庭和受教育者四方主体在全人终身教育中的分工、责任和协同。如何真正建立以学校为基地、以社会为环境、以家庭为支撑、以受教育者自主动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为科技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提供基本土壤,这是当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二,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分工和协同。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为满足好奇、亲和自然、发现和培养兴趣、尝试和探索未知事物提供知识和实践条件,发现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和特点,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发挥特长;如何在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承接基础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体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使学生生活自律、学习自觉,夯实基础知识,尽早吸引本科生进研究室和实验室,使学生自孩提时期萌生、中学时期已有实践和展示的兴趣、才能和科学问题得以聚焦、提升,使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探索、实践印证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培养,使学生能发现和聚焦科学问题、锁定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在面对未知、复杂问题时的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不畏困难、敢于创新、不惧失败的勇气和毅力。

第三,必须弘扬科学文化和科学家精神,摒弃科技创新的功利化倾向。随着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活动日渐普及,小学和中学教学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阶段。如何将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实践和探索做到既符合科学规范,又遵守公序良俗和道德法律,这就需要将过去大多始于大学的科学诚信和科学伦理教育下沉到小学和中学阶段。如何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强化敬畏自然、追求真理、服务祖国、奉献人类的科学文化和科学家精神,消除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化色彩,也是教育四方主体共同面临的责任。

第四,必须强化人文知识培养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融合。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必须得到人文知识和情怀的滋养。如何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哲学辨析能力、个人品行和修为、人格魅力和影响力,乃至学术领导力,我认为人文知识和修养不可或缺,而且必须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一以贯之。没有人文精神和情怀的科技创新走不远,甚至还可能走偏、背离科学伦理。

第五,必须重视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发展迅速,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和条件有了显著改善。然而,城乡基础教育差距依然明显,广大农村、山区和刚刚脱贫地区的学生尚难充分享受与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在科技创新意识启迪和人才培育方面的能力,这是我国建设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我坚信,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自然禀赋、扬长避短,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多地在与大自然亲近中关注植物、动物、矿物、生态和环境等,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从好奇起步、以兴趣为基,让他们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开展交流探讨,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自信,使他们学会创新方法。

而我国的各级科协组织和科普机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野外实验和观测台站、基层农机农技站等单位,应该积极配合当地的基础教育机构,特别是农村和山区小学和中学,形成开放和合作共建制度,承担提升教师能力、助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职责。这不仅关乎教育公平,也不仅是为了在农村学生发现和培养科技创新苗子,也是关系到科技创新立国的大事。

2020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该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将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开展英才计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工作,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构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委员们就此话题开展讨论。

——编者

2022-04-20 █“科普走进生活”读书群之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3396.html 1 科技后备人才的贯通式培养需要多方协同 23,39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