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解密“台湾文化第一人”

——连横与鼓浪屿的渊源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21日   第 11 版)

厦门鼓浪屿福州路199号

本报记者 照宁

从厦门鼓浪屿的钢琴码头上岸,走过黄家渡,从龙泽花园旁的巷子走进去,便是福州路。这一路,几乎没有游客,更没有店家,很安静。在鼓浪屿艺术幼儿园的门前,抬眼看得见那高处的房子,一段长长的石阶,石门边的门牌上写着:福州路199号。这幢掩藏在绿树浓荫中的两层英国维多利亚风格别墅,是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曾在鼓浪屿居住过的地方。

连横一生5次回大陆,其中两次是在厦门办报。1902年8月,连横从台湾来到福建参加补行经济特科乡试,即省一级举人考试。然而他激进的新思想惹恼了主考官,考官在连横的试卷上批了两个大字:“荒唐!”连横落榜。在回台湾的途中路过厦门,正好看到由英国伦敦公会牧师山雅各创办不久的《鹭江报》在招聘主笔。他前往应聘,被录取后就留在了鼓浪屿。

当时的《鹭江报》编辑部共有13人,除山雅各外其余都是中国人,并且有不少名人,如马约翰、卢戆章等,连横是最晚加入的。期间,连横曾用史学的角度撰写了长篇专论《满洲最近外交史》,在《鹭江报》上连载了10多期,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清朝政府卖国外交的历史档案。此外,还发表了一些主张男女平等和人权新说的文章,名噪一时。但《鹭江报》实际上是英国和清朝共同利益的代言人,连横无奈在1903年年底辞职返回台湾成亲。

鼓浪屿的日光岩是郑成功当年屯兵扎营操练水师之处,这里风光绮丽,远近知名,连横一生十分崇拜郑成功,所写歌颂郑成功的诗歌,数量甚多,质量也很高。如《游鼓浪屿》:

倚剑来寻小洞天,延平旧迹委荒烟。

一拳顽石从空坠,五色蛮旗绝海悬。

带水犹存唐版籍,伏波已失汉楼船。

日光岩畔钟声急,时有鲸鱼跋浪前。

连横在郑成功当年为屯兵而凿的鹿泉吟诗:

痛饮狂歌试鹿泉,中原何处着先鞭?

麾戈且驻乌衣国,倚剑重开赤嵌天。

故垒阵图云漠漠,荒台碑碣水涟涟。

时朝鼓浪山头望,极目鲲溟几点烟。

其中,乌衣国指厦门,赤嵌天指台湾,郑成功正是从厦门出兵收复台湾的。连横流连其间,写下了抒发爱国热情、表达承担天下兴亡决心的《鹭门旅兴》《厦门秋感》《万石岩》《鹭江秋感》《在厦柬乡中诸友》《留别林景商》《携眷归乡离别厦中诸友》等诗篇。诗中引经据典,传达出来的强烈的爱国情操,和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脉相承。

1905年春夏间,连横携家眷再次来到厦门,与爱国华侨、戊戌变法时著名的“公车上书”活动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黄乃裳,以及蔡佩香等好友创办了《福建日日新闻》,出任主笔。当时,他与家人借住在鼓浪屿山雅各的寓所,每天乘坐小渡船往返于厦门与鼓浪屿之间。在此期间,他目睹了鼓浪屿被帝国主义侵略,美丽的鼓浪屿成为洋人“天堂”的情景。这进一步激发了连横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他积极投身到厦门的“反美拒约”运动,出席“闹洋关”集会和烈士追悼会,发表演说。

《福建日日新闻》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1906年春,同盟会派福建人李竹痴前来厦门,商议将《福建日日新闻》改组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但不久后《福建日日新闻》被清政府查封,前后不到一年。连横自己就遭到密探跟踪,两次险遭暗杀。连横被迫结束了在厦门的工作,返回台湾。

日据时期,连横看到殖民者为了泯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竭力弃毁台湾的历史文献,有意伪造虚假的历史愚弄当地民众。他感于“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的古训,怀着“生根台湾,心怀大陆”的爱国情怀,立下编写一部贯通台湾千年历程的信史的宏志。连战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的曾祖父在我爷爷13岁那年,买了一部《台湾府志》送给他,并告诉他:‘汝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事。’”

连横用10年的时间遍阅资料,最终编撰了《台湾通史》。《台湾通史》为文言纪传体史书,共88篇,约60万余言,完整地记载了台湾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共1290年可以确凿稽考的历史,为今天我们全面而真实地了解历史,考究两岸关系提供了极其重要可借鉴的历史资料。

【链接】连横(1878—1936年),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历史学家,著有《台湾语典》《大陆诗草》等作品,在40岁撰著《台湾通史》,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

2022-04-21 照宁 ——连横与鼓浪屿的渊源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3458.html 1 解密“台湾文化第一人” 23,45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