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勤于劳动,展现奋斗之美

——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的故事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09日   第 05 版)

孟凡东

杨德军

陈小兰

陈云霁

冯文虎

本报记者 奚冬琪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相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发来贺信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受表彰的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也正体现了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重点向产业工人倾斜的评奖宗旨。在此,就让我们看看这些获奖者的故事。

以工匠精神实现职业追求

在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中,产业工人比重占到40.1%,高出规定比例5.1个百分点。在获奖名单中,既有在岗位上任劳任怨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也有刚刚入职的“新技师”,但无论工作年限如何,大家对待工作的态度都秉持着“工匠精神”。

在2021年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一名工作还不满两年的“00后”一战成名,勇夺钳工第一名,他就是来自江苏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装分厂的调试钳工孟凡东。2015年初中毕业后,孟凡东选择进入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学习,只是因为以前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不适合走高考路线,而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是徐工办的,优秀毕业生可直接进徐工工作。孟凡东上的是五年制高级钳工专业,毕业后有大专文凭。开始,孟凡东的想法非常单纯,就是盼着早点工作,好自食其力,后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渐渐地才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想法,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产业工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在孟凡东看来,虽然技术工人起点可能有点低,但是起点决定不了终点。只要肯努力,工人照样有前途,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带着这样的信念,当得知公司要进行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选手选拔时,孟凡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赛前训练中,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背书,7点开始实操训练,一直训练到夜里12点,然后继续背题到凌晨2点才休息。为了不影响别人,他吃住都在钳工工作室里,每天在两平方米的操作台旁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孟凡东获得了钳工第一名。但作为“00后”,他认为自己的钳工之路还有很长时间要走。未来,孟凡东希望能够不断磨砺技能、突破自己,继续朝着“大国工匠”目标前行。

和初出茅庐的“00后”工人不同,辽渔集团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福荣海”轮的船长杨德军已经奋战在远洋捕捞生产一线近30年。从加工员,到水手、二副……杨德军几乎干全了船上的每个岗位,并靠着执着认真的劲头,迅速成长为业务尖子。

从2011年起,杨德军率领“福荣海”轮参与实施了我国首个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南极磷虾快速分离与深加工关键技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花样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项目“南极磷虾渔场形成机制与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2013-2021南极磷虾探捕项目”8个渔季的资源探捕项目。另外,针对南极磷虾不易存放的特性,杨德军带领团队反复试验并编写出我国首部冷冻食用磷虾、食用熟虾、食用磷虾粉等加工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创利2.5亿元。

作为船长,杨德军不但要保证航行安全、捕捞生产等各项工作,还要做好船员的日常管理,更要面对恶劣气候等突发性事件的考验。杨德军经常组织船员学习业务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并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象棋比赛、扑克比赛等活动,舒缓船员情绪,努力打造“和谐船组”。在全船人员心中,杨船长就像铁人一样,始终孜孜不倦地忙碌着,是这条船的“大家长”和“主心骨”。但杨德军觉得,作为我国远洋捕捞事业的参与者、见证者,能够为此贡献一份力量,他感到非常自豪,并将继续追求卓越。

从农民工到“金蓝领”

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主体,全国总工会一直高度重视选树农民工先进典型,其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的占比也在逐年增加。今年农民工比重占到受表彰人选的16.0%,高出规定比例6.0个百分点,比重再创新高。

今年47岁的陈小兰是江西建昌帮药业有限公司南城分公司生产制造部的一名技术操作员。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却凭借着扎根一线、敢想敢闯的逐梦精神,完成了从一名农家妇女到最美产业工人的人生蝶变。

老家在抚州市南城县龙湖镇竺由村的陈小兰原本是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2015年,她经人介绍入职建昌帮药业有限公司南城分公司,成为一名包装工人。做了几个星期后,陈小兰毛遂自荐要求调到技术岗位,一来可以增加收入,二来还能学到东西。

刚开始,家里人都反对陈小兰学习中药炮制,让她别瞎折腾,安心赚点苦力钱。但陈小兰觉得,只要肯下功夫,没有什么学不会。为尽快掌握传统中药技艺精髓,她每天跟在老员工后面,眼睛不眨地盯着他们操作,哪里看不明白就上前请教,听不懂的就记下来回家思考,消化琢磨,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车间反复练手。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小兰迅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多面手,不仅工于文火煨、炆、炙、熬,还擅长水、火去毒工艺,确保了中药饮片形、色、气、味。

近年来,中药传统炮制领域出现了“师傅越来越老,徒弟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在行业内已小有名气的陈小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毫无保留、悉心指导年轻员工。陈小兰坚信,只要一代代人接力传承,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传承中药技艺一定会大有希望。

和陈小兰一样从农民工成长为大国工匠的,还有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电焊工高级技师冯文虎。2005年,20岁刚出头的冯文虎从河南老家只身南下打工,在一家钢结构企业当电焊工学徒,跟着师傅焊接公路路牌、防撞栏,自此入行。但那时候,焊接对于他来说,还只是一份谋生的手艺,真正让他决定把焊接作为一份事业来做,是2009年加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之后。

刚开始,还是学徒的冯文虎先是跟着师傅学习烧铁板、烧钢板,接着又去探索不锈钢和铜、铝等有色金属。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焊工并不是只需要将一块钢板烧好就行,最关键的还是要去书本里寻找知识。于是冯文虎自掏腰包购买教材,从基础的焊接设备、焊接材料、工艺方法学起,再到材料力学、电力知识、物理学。

勤奋好学的冯文虎如饥似渴地向身边的师傅学习焊接技术,并在实践摸索中实现了技术的突飞猛进。他先后考取了中国船级社二类、三类焊接证书,美国ABS焊接协会的6GR焊接证书,并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因为技术过硬,冯文虎参与了华南首艘超大型油轮“新浦洋”轮、全球首艘极地凝析油轮、中国最大半潜船“新光华”轮等大国重器的建造,并在2019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传帮带”的工作,希望能够传授、帮助,带领出更优秀的焊工。

新行业更需精益求精

除了传统行业的产业工人,在今年评选名单中,来自互联网、软件信息产业的企业和职工也成为表彰重点。

14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4岁在中科院计算所取得博士学位,29岁晋升为研究员……在外人看来,“天才”二字用来形容陈云霁并不夸张。但在陈云霁眼中,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要想让中国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弯道超车”,必须得下一番苦功夫。

2002年,陈云霁来到中科院计算所,成为当时龙芯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此后,他一直工作在国产芯片科研第一线,研制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芯片。25岁时,陈云霁已经成为8核龙芯3号的主要架构师,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他的工作两次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国际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并被写入权威教科书。

在芯片研制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有可能和操作系统的磨合有问题,有可能是编译器的问题,有可能是内存兼容性的问题……陈云霁需要像侦探一样,根据各种迹象抽丝剥茧,把原因找出来。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有时候一个月、两个月,有时甚至需要三个月,需要不断打磨,最后发现问题。对此,陈云霁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科研的核心精神。因为芯片研制的各个环节是乘法关系,有一个环节是零,芯片就是零。如何保持几十个或者几百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正确无误?要求科研人员做到的不仅仅是60分,而且争取能做到100分,这就需要有工匠精神在背后做支撑,需要在技艺层面不懈雕琢和追求,不畏艰苦,精益求精。

2022-05-09 奚冬琪 ——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的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4285.html 1 勤于劳动,展现奋斗之美 24,28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