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母亲:我心中永远的灯塔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11日   第 11 版)

全国政协委员 赵瑞华

家庭教育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而母亲是帮助扣好这粒纽扣的第一人。在母亲节之际,我愿意分享一些关于母亲的记忆。

2021年3月8日(农历一月二十五日)是母亲离开我们3周年的日子。3年前的今天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那时母亲已经病重住进ICU病房。母亲离开时我正在参加政协会议,哥哥们商量后没有告诉我,怕我分心,会议结束后我才知晓,迅速赶回山东老家,火化并安葬母亲。我理解哥哥们的决定,也知道这种安排符合母亲的意愿,因为在母亲的心里国永远在家的前面。

▲▲▲以事业为生命的母亲

母亲是一位医生,从1956年的“公私合营”到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指示“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母亲都是坚定的执行者。听党的话,跟党走,是她一生的追求。

2020年利用暑休,我回到50年前儿时记忆开始的地方,我跟那里的老人介绍我是宋振家的女儿,他们没有表情,我说:“就是保健站的宋医生。”他们马上惊喜地说:“你是宋医生的女儿啊!”欣喜的气氛立刻包围了我。于是,他们喊着我的乳名,给我讲母亲当年给他们看病的事情,医术如何好,如何不辞劳苦,如何耐心细致,一边大声招呼围拢过来的老乡,告诉他们我是宋医生的女儿。那时我才明白母亲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原来母亲在那里的名字是宋医生!医生是个很亲切的称呼,也是很崇高的职业。我为有这样一位母亲而骄傲!

儿时记忆中的母亲总是忙碌的背影,即使过年过节好像也没有跟我们在一起,我不记得她休息在家的日子,即使姥姥、太姥爷来我们家,她也是安顿好就上班了。记得那时距我们2公里的驻军地偶尔会放露天电影,但每逢此时就是她值班的日子,那时已经习惯,从来也没有问起,现在才明白那是把看电影的机会留给了同事们。

响应毛主席“6·26指示”回到老家农村时,40多岁的母亲从头开始学习农活,锄地、间苗……没有怨言,只是默默地学习。农村缺医少药,尤其是妇儿疾病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治,百姓卫生知识缺乏。那时的母亲经常半夜被人叫起出诊,最多的是去别人家里接生,回来往往已是清晨。有时母亲会说今天真险,怎么之前都不做一下孕期检查呢?有时会说今天还好,比较顺利;有时会说今天总算是把她们劝去医院了,在家里太危险啊。我听到更多的话是一个孕妇两条命啊,马虎不得。做了30多年妇科医生的我,现在回想,那时的母亲是怎样天天如履薄冰,为孕妇们提心吊胆!但从来都是随叫随走,不管风寒雨雪,深夜黄昏,好像母亲那时从来都没有生过病。

退休之后仍有很多患者来找母亲看病,于是母亲便开了一个小小的中医诊所。因为母亲认识中药,会炮制中药,所以她的中药都是自己亲自挑选,回家再重新捡净、烘晒,甚至翻炒。我问她,这样做中药重量会减少吧?她说我开诊所,不为赚钱,只想方便大家。现在党的政策好,退休了还可以给人看病,做点好事吧。做医生首先心要正,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认真对待每一次诊治,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医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在这样的母亲面前,我必须努力,不枉做她的女儿!

▲▲▲慈祥而严厉的母亲

我们家有很多规矩。譬如,见人要主动问候,要尊老爱幼,别人有困难要主动帮助;做事要认真,做人要诚实,说话要算数,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吃饭不准说话,不准吃零食,饭菜掉桌子上也要捡起来,如果不干净可以洗一下再吃;用过的东西必须放回原地,以方便别人使用;晚上不准外出,得到许可外出后必须按时返回,返回后需要主动向父母汇报情况,等等。

从我记事起,我们兄弟姊妹五人的理想就是要上大学,这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记得小学三年级我们随母亲回老家了。开始很多地方不习惯,我曾一度不想上学了,母亲非常严厉地批评我,然后亲自带我去数学(那时叫算术)老师家里,让老师补习。因为我之前一直学习很好,不肯让老师补习,觉得那样丢人。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会才丢人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你努力,肯定能赶上。后来经过几次补习,加之同学们也慢慢熟悉,我的学习成绩又恢复到从前的水平。

“文革”期间,同学们都不读书了,而我们家里依然坚持在煤油灯下夜读。母亲告诉我们,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没有错。也是在那段时间,我们5个在父母的教导下开始读中医书籍,这为我们后来从事医务工作打下了基础。

记得高考那年,我正要进考场,远远看到一个人骑自行车飞快而来,走近一看是汗流浃背的母亲。我惊讶,不知为何。后来知道母亲听说考试前要吃水饺,她一人半夜起身和面、做馅、包好、煮好,用饭盒装好,骑车30里路赶来。我不相信,这是从不迷信的母亲所为!

▲▲▲宽以待人的母亲

母亲和同事、患者关系处得都很好。母亲常常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做人要虚心、要善良,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给别人留路就是给自己留路。记得在我上学前,有一年集会母亲给我买了一个金属做的彩色小喇叭,吹起来很响亮,我很喜欢。被一起玩的小伙伴看到,抢过去一吹,可能用力太猛,小喇叭坏了,吹不响了,我便哭起来,母亲看到后说:她又不是故意的,假如是你自己吹坏了怎么办?要知道,那时候大家生活都很艰苦,母亲每年集会给我买的泥老虎(用泥土做成的老虎再刷上颜色)便是我一年的玩具,那年的金属小喇叭显得特殊而昂贵。这就是母亲的为人,永远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

▲▲▲勤俭节约的母亲

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用的铅笔盒是装注射剂安瓿的废弃纸盒,书包是废弃的母亲出诊时用的绣着红十字的白布包。母亲的观点是能用就行,勤劳和节省是母亲的本色。后来我们兄弟姐妹相继上学、工作,这时的母亲总是穿我们的旧衣服,她说你们上班、上学需要注意形象,我在家里没有关系。

回到老家生活更加拮据,那一年的春季,家里实在没有粮食可以下锅,我们就把没有成熟的玉米掰下来熬粥喝。母亲从改造土炕、灶台开始,研究出怎样用最少的柴草做熟一顿饭,并在村里推广;那一年的春节我们穿的新衣是母亲用织布机织出的,我们吃的饭菜是母亲带领全家挑灯夜战用野草编织成地毯换来的。但母亲总是乐观地告诉我们,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坚强而乐观的母亲

母亲在75岁那年患脑血栓,半身不遂,饭碗都拿不了。经中西医药治疗,逐渐好转。病情稳定后母亲开始恢复锻炼,初始需有人辅助,后来自己扶器械锻炼,摔倒了再爬起来继续锻炼,日复一日,直至恢复到能自己照顾自己,看到她的人都非常佩服。但脑血栓后损伤了语言中枢,母亲不能说话、不认识文字了。我们非常担心,这样的打击对一向快言快语、干脆利落的母亲是何等残酷,她怎么可以承受?但我坚强的母亲挺过来了。每遇不熟悉的人和她聊天,母亲便会主动、言语蹇涩、非常费力地说“我不会说话了”,她怕别人不知道,以为她不理人家。母亲面带笑容地说着,而我们却心痛如绞。这是怎样一位坚强而乐观的母亲啊!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回首我60年人生之路,从蹒跚学步到走上人生路,从牙牙学语到博士毕业,从一无所知到妇科专家,每一步都有母亲的陪伴。母亲永远是我心中的灯塔!我会用一生来践行母亲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教诲!

(作者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

2022-05-11 赵瑞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4442.html 1 母亲:我心中永远的灯塔 24,4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