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每一种生物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12日   第 06 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童金南

地球上的每种生物都有其时间属性。据记载,现今地球上的生物已被发现和命名的大约有180万种,但仍有大量未被发现或识别出来,估计总数在300万-1000万种。而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古生物可能超过50亿种,但其中99.9%已经灭绝。可见生物的发展历程也是生物快速更替的历史,因此古生物学者最能体会和理解生物的进化特征。

关于生物进化的动力和型式,一般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差异性,即在居群层面的微进化、物种层面的成种作用和物种之上的宏进化。

微进化的动力是变异与遗传之间平衡选择,其中变异是一种创造性因素,遗传是一种稳定性因素。没有变异,生物只能产生同样的物种,就没有进化;没有遗传,生物就没有相对稳定性,变异就不能保存,也不可能有进化。而自然选择则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即使得有利于生存的变异得以遗传保存下来。

通常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使得居群内的遗传物质朝着更有利于适应外界环境方向的改变。居群内微进化的积累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而物种的选择和进化方式则表现在宏进化上。

在古生物学教学中,生物进化内容是对学生思想启迪教育的最好素材之一,因为当今地球上生活着的每一个生物都是经历了30多亿年生死淘汰和不断进化的产物,因此它们能够生存到现在,都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哪怕是最简单的微生物(甚至我们正经历的新冠病毒),都值得我们珍重和去认真研究并借鉴(因此我认为“仿生学”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领域)。

从地质时间尺度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生物与环境不仅持续相互作用,而且具有协同演化关系。关于这一点,一些现代生物学者可能不认同,因为从现今人们可观察时间尺度上看,生物明显受控于环境,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改造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甚至在短时间尺度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如果我们从地球的发展历史来看,如果没有生物,我们的地球肯定不会具有今天的面貌。不仅今天的绿色地球是生物创造的,而且当今的地球大气圈、水圈和表层岩石圈等“宜居地球”环境,都是地球生物的杰作。

因此我们说生物与环境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协同演化关系,即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是直接且短期见效的,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改造是长期和间接的;尤其从长时间尺度来说,它们仍具有显著的“协同性”。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当代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将“生态”和“文明”分别理解为生物和人类进化形成的两个系统,即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文明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它是生物与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体,因此它优于常规非生命的物理系统和化学系统。而文明系统则是由人类社会自律活动形成的规则统一体,其受制于人类智力社会活动。如果能够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规律,来科学指导人类文明系统的建设,建立人—地和谐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有助于地球全人类的和谐共生发展。

2022-05-12 童金南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4479.html 1 每一种生物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4,4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