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元丽
矿业权出让收益制度改革是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自2017年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7〕35号)以来,矿业权出让收益对健全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权益、促进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在调研中也发现,矿业权出让收益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突出的问题:一是矿业权出让收益改革加重了企业负担。以某国有能源集团为例,某煤矿服务年限在70年以上,而矿业权出让收益要求30年内缴清,意味着企业需在近80%资源未动情况下提前支付所有费用;如按现行政策执行,全集团未来需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近千亿元,金额巨大,企业负担沉重。二是缺乏统一指导细则助长了地方政府财政短期行为。煤炭矿业权市场基准价下放地方后,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指导细则,各省区自由定价权过大,一些地方政府在实际征收时远远高于20%这一比例,部分省份甚至高达50%。首期缴纳比例过高且长期收益短期缴纳,增加企业在安全生产、绿色低碳发展和智能化煤矿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压力,制约了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是不利于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原来只有国家出资探明矿产地,企业才需要缴纳矿业权价款,35号文出台后企业出资勘查的新增资源储量也需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未能体现企业出资勘查风险投入收益和价值发现功能,同时企业勘查发现的资源储量越多,缴纳的出让收益越多,影响了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勘查工作的积极性。
如何改进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缴纳方式,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姜耀东在调研基础上建议:一是研究制定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征收政策机制。开展煤炭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征收试点,一次性计算所有资源量的矿业权出让收益总值,首次缴纳20%,在煤矿投产后,按照原煤产量每年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同时,相关部门在制定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基准价时,要综合考虑资源的属性和赋存等条件,综合平衡调整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二是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标准和减免规定。研究制定国家统一的征收指导细则,明确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基准率区间;明确对因资源枯竭、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深井开采和生态保护等原因退出的矿山,减免出让收益。三是完善评估方法,理清矿业权有偿取得和使用关系。充分考虑勘查阶段风险和收益,对由企业自行或混合出资获得的矿业权,明确出让收益测算应扣除企业前期勘查投资收益,充分反映国家所有者权益和国家出资的勘查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