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吕萍
“草根网红”丁真带火了理塘县,汉服生意带火了曹县,玉镯直播带火了蓝田县……众多案例告诉我们,县域经济发展,说到底要在“特”字上做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我们应围绕县域旅游名片的打造做哪些准备工作?要避免千县一面、突出“一县一策”,我们又该怎么干?围绕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一直以来,梁留科在推动因县制宜,做好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探索推进县域文旅融合IP工程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在他看来,应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出发,对县域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弄清县域文化、自然等旅游资源和各要素的本地特色和市场潜能,确定旅游发展在县域经济社会系统中定位,塑造旅游资源、要素、产业发展同其他产业协同性的整体名片和各要素名片等,形成差异特色。
“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当前,几乎每一个县级单位都近似共享一个整体要素市场、游客市场,旅游产业的模仿比其他产业更容易,风险更小,由此也更容易形成产业资源的重复性投入及恶性竞争。”梁留科这样说。
在这一背景下,要怎样做才能突出自身特色?
梁留科表示,突出“特”字,其实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需要从省市县多层级出发形成统筹规划体系,明确每一个县在全省、全市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在实际工作中,区域分工协作非常重要。在‘一县一策’的前提下,我建议从自然、文化资源区域整体性和旅游产品的整体性出发,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和跨区域发展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旅游发展的典范,通过道路互动、线路共推、标准共享、市场共建等方式,深化县域合作,形成区域性旅游发展合力。”梁留科这样表示。
县域旅游发展对解决当地就业颇具益处,在疫情背景下,我们发现很多年轻人以云导游、直播带货形式推介自己的家乡。对于借助数字技术发展旅游业这件事,梁留科又有哪些看法呢?
“我认为这些做法不仅提高了县域旅游产业抵御疫情风险的耐冲、耐撞指数,也为县域旅游、县域经济的发展引入了一种新鲜事物、注入了一股新的思维。今后应通过政策设计,支持旅游企业将科技渗透到旅游产品的资源整合、创意研发、传播渠道、消费体验等各个层面和环节,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与旅游业加速融合。”梁留科预计,未来,随着“旅游+数字”“旅游+科技”等的深度应用和广泛渗透,数字技术将在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县域特产其实也是一个县城走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敲门砖”,但现在看来,虽然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特色农产品或手工业产品,但深加工、精包装、广传播这三件事还都有提升空间,围绕这一话题,梁留科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方面,农产品精深加工亟须“补链”,应推动原料生产、仓储物流、市场消费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另一方面产业融合要“强链”,以精深加龙头工企业带动农产品深加工,扶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地分享精深加工带来的增值收益,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建议设立农产品加工装备相关专业,以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装备研发能力,还可以因县施策探索打造优质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我特别想说说县域特产包装的事。现在看,各地特产‘撞脸’的直接问题出在包装上。为此建议在特产的包装设计上,建立强大的品牌传播系统、统一的符号系统,包装要具备绿色低碳、文化符号令人过目不忘等优势,这就要求包装设计既要体现传统优秀中华文化,又要融入现代文化理念。”梁留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