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主持人:管培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18日   第 10 版)

作者:杨华勇

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具有科学精神教育的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把科学精神的培养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科学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

养成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和技能形态的人类精神财富,以理性抽象、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等方式去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科学活动的每次重大进展都会在人类精神生活领域引起连锁反应,促进全社会形成批判求真精神,使大众日益重视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社会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养成科学正确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其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塑造健全的人格。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他们能够接受优越的教育,有更多的文化生活选择空间;同时,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及人格修养,即中小学生应具备现代健全人格素质,其核心内容就是科学精神。因此,有必要重视中小学生的科学精神教育,使学生能够领会科学精神的深刻内涵,自觉践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塑造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现代人格。

科学精神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构建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质疑表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创造的热情,不断开发和增强想象力、创造力,使科学精神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其次,由传统与封闭的思维转向创新与开放的思维。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从事实与数据的搜集、整理,到分析推理、综合判断,再到质疑辩难、假设论证,直到结论验证与研讨修正,各个阶段都要体现科学精神的要求,掌握常用的科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拓展科学视野和能力。教师要能够运用不同学科理论或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能弄清“是什么”,更能弄清“为什么”,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教师还要有科学探索的技能。包括深入观察事物、有效搜集信息、科学分类计量、数据分析解释、统计推断预测、结论研讨修正等。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教师还要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科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就有许多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素材,也经常可作预设问题情境的切入点。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塑造和树立其心中的科学家形象,自觉遵循科学精神,甚至将从事科学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盏明灯,光芒无处不在,不仅揭示了自然的发展规律,还可以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通过教育滋养的科学精神则是这盏明灯永不枯竭的燃料。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我们教育界重要且迫切的任务。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2022-05-18 杨华勇 主持人:管培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4880.html 1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 24,88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