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德国京剧协会:

十年,让京剧在德国开花结果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6月24日   第 10 版)

巡营在海德堡河边演出

本报记者 李寅峰

一晃十年。当初,爱好京剧的那16位旅德侨胞也没有预想到,仅凭对京剧和传统文化的满腔热情,他们在异国他乡谋生之余,在语言不通、文化差异较大的环境中创办协会,并历经波折坚守了十年,终于让京剧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

时隔十年,再说起创会的初衷和机缘,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德国京剧协会秘书长顾裕华依然历历在目:“在法兰克福,生活着一些从小受过京剧熏陶的侨胞。虽然在异国他乡,但大家始终心怀京剧梦。有时候我们凑在一起唱一唱,也请德国朋友分享,想试探一下,德国人是否会喜欢和接受京剧。”

试水的结果是令大家啼笑皆非。由于中西方文化理念差距较大,他们发现,德国朋友看京剧,一般仅限于对武打有兴趣,对唱腔完全不懂。“他们有的说,唱京剧像猫叫。”说到这里,顾裕华也忍不住笑了。

直到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缘出现了。那年春天,全国政协访问团抵达德国,当地有关方面在汉诺威展览会大厅举办文艺活动,欢迎中国客人的到访。活动中,主办方随机邀请中方人士表演节目,为了救场,以当地侨胞身份参与活动的顾裕华大方地站出来,上台清唱了一段《红灯记》。没想到,这样一段救场的表演,引来全场主宾双方热烈的掌声。现场观众喊着“再来一个”,而德国音乐师竟然还在后面伴奏了几个音!大家看到了希望,更有了组建京剧协会的想法。

与此同时,中国昆曲、京剧申遗成功的喜讯也鼓舞着这些京剧爱好者。说干就干,当年4月,16位侨胞在法兰克福注册成立正式法人社团,中文名为德华京剧苑。后来,在京剧名家赵书成的建议下,改为德国京剧协会。

“我们协会的宗旨始终为‘弘扬国粹、中德联谊;展示才艺、以戏会友’。”担任团长的旅德侨胞董亚平自豪地介绍,“我们是第一个在德国诞生的传播和演出京剧的公益文艺团体。”

大家都很难忘,成立当年的11月,协会首次在陶努斯山脚下的古城Kelkheim为德国观众推出独立的整场演出《梨花梦》,那也是京剧史上第一部用德文改编的古典小型京剧,编者是旅德华人茶仙博士。这出戏讲述的是大唐皇帝和其爱妃梨花的爱情故事,剧情跌宕、唱腔优美、服饰华丽,又是德语戏文,得到当地观众的极大认可,演出获得空前成功。

“《梨花梦》是我们让京剧走进德国文化人心中的第一座桥梁。”董亚平感慨不已,“现场的德国观众普遍反映,他们第一次看懂了京剧。”

这场演出给协会带来新的思考——既然是德国京剧协会,那首先还是要立足德国观众,语言上一定要打破认知障碍。虽然唱腔、唱词难以更改,但道白部分是可以用德语的呀!就如这场《梨花梦》,中文演唱、德语道白的双语演出,不就是最好的尝试?

不停地摸索,不停地创新,十年走过,德国京剧协会实现了成立之初的诸多梦想。

“我们已经组织和参加了215场演出和活动,在德国各地和欧洲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董亚平自豪地介绍,其中,有很多演出、活动令人难忘。“2013年1月,我们登上法兰克福老歌剧院 Alt Oper的舞台,参加由中国侨联组织的《亲情中华》演出,这是旅德华人首次登上德国高档演出殿堂;2014年2月,应奥地利大使馆邀请,我们赴维也纳金色大厅观看新年京剧交响音乐演唱会,向梅派传人梅葆玖先生带队的中国京剧名家演出团队当面取经;2017年11月,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谭孝曾、杨赤等人组成的全国政协京昆室代表团来德国法兰克福交流访问,与我们座谈和联欢;2019年11月,我们在法兰克福的St·Lioba天主教堂参加了别具风格、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活动,并逐步把京剧与欧洲传统节日融合在一起。当然,更自豪的是,我们始终坚持参加各类的公益演出活动……”

董亚平也坦言,协会顺利走过十年,并取得一些成绩,离不开祖籍国各方的支持,包括使领馆、专业演出团体、京剧名家,以及当地华侨华人社团都对协会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会继续努力,为推动中德文化民间艺术交流,传播中华文化艺术作出新的贡献。”董亚平说。

2022-06-24 李寅峰 德国京剧协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6515.html 1 十年,让京剧在德国开花结果 26,51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