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周刊

又到蚊子肆虐季 收好这些攻略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6月29日   第 07 版)

又到了一年一度“被蚊子吸血”的季节,被蚊子吸血的后果不仅仅是痒那么几天,还有被传染疾病的风险。

关于蚊子包,有一种听起来还挺合理的说法,就是蚊子包越大,毒性就越强。蚊子包的大小,真的跟蚊子的毒性强弱有关系?也有说法是,不同血型对蚊子的吸引力各有不同,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经常说“哎呀,被蚊子咬了个包”,其实严格来说,这个“咬”字用得并不准确,因为蚊子没有牙齿,并不能完成“咬”这个动作。蚊子吸血是将刺吸式口器刺进人体皮肤引起损伤,刺吸血液的同时还向人体内分泌唾液来防止血液堵塞蚊子的口器,它们的唾液中含有能够抑制血管收缩、血液凝结和血小板聚集的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注入人体内的“蚊子口水”,会引起局部的过敏反应,使免疫细胞聚集,释放组胺和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组胺和细胞因子会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组织水肿、引起瘙痒和局部炎症反应。

因为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反应强弱不同,所以对蚊子叮咬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可以毫无反应;大多数人被蚊子叮后,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风团并伴有瘙痒;而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在被蚊子叮咬后,周围的皮肤会释放大量的组胺和细胞因子,从而引起超乎常人的反应如水疱、斑块、瘀斑、肿痛等,并且持续很长的时间才能消退。另外,搔抓也会使局部组胺过多地释放,增多的组胺引起更严重的反应,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抓越痒、越抓越大、越抓好得越慢的原因。

对于蚊子更喜欢哪种口味的血,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其中的“血型论”就认为:O型血最招蚊子,A型血最不受蚊子欢迎。但其实这个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自然》杂志曾报道,蚊子叮咬人类是因为喜爱人类身上的味道。蚊子的触角中包含气味受体蛋白,这些蛋白能够识别人们身体所散发出的不同气味。而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气味是受基因控制的,这也就是有的人招蚊子、有的人不容易被蚊子叮咬的原因,这种差异跟血型是毫无关系的。既然是否招蚊子与基因有关,那么招蚊子的人是无法降低自己对蚊子的吸引力的,只能采用物理防护和化学驱蚊的办法了。

如果恰好发现蚊子正在自己的皮肤上吸血,应该立刻血刃仇“蚊”快意恩仇,还是将其“驱逐出境”后再从长计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报道:一位美国妇女在拍死正在叮咬自己的蚊子后,蚊子携带的致病真菌从皮肤上留下的微小创口进入体内,感染了深部的肌肉,最终不治身亡。当然这只是个案,一般来说,蚊子在吸血时突然被人拍死、口器还来不及拔出的话,留在皮肤内的口器作为异物,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加重局部的免疫反应,使瘙痒和皮疹更严重。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如果发现了正在吸血作业的蚊子,最好先轻轻将其轰走,在解除安全警戒之后再追踪灭杀,而不是直接将它拍死。

其实,蚊子叮咬后的一时之痒可以忍,被传染疾病才更危险。被蚊子叮一下,除了失去一滴血之外,更大的危害是蚊子在刺伤皮肤吸血的同时,还会传播多种疾病。世界上目前已知的蚊子有3000多种,我国蚊子的种类也达到了300多种,其中会传播疾病的主要有按蚊、伊蚊和库蚊这三种。在我国比较常见的蚊叮咬引起的传染病有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可以在蚊子体内存活并且增殖。在蚊子吸血时刺入皮肤的口器,叮咬过程中注入人体的唾液,都是导致人类感染病毒的途径。这些疾病都会有严重的症状,比如发热、头痛、意识障碍、胃肠道不适、皮疹、淋巴管炎等表现。因此,避免被蚊虫叮咬是我们夏日的必修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治医师 陈雪)

2022-06-29 陈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6723.html 1 又到蚊子肆虐季 收好这些攻略 26,7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