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眼

■ 记者手记

乱云飞渡仍从容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05日   第 03 版)

本报记者 朱 婷

吃饭无小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考察调研,总要去农田看一看,察墒情、看苗情、问收成,种种举措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端牢“中国饭碗”的殷殷期待。

长期以来,我国的口粮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近年来更是达到98%,口粮安全无忧。但在未来较长时间里,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大国、世界第一粮食消费大国、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大国,仍是我国粮食供求状况的常态特征。近年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生产和供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粮食危机风险进一步显现。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在记者采访的委员和专家看来,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应保住底线与民生,畅通疫情影响下的进口各环节,确保进口渠道高效畅通,同时进一步多元化海外投资布局,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

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农村部门抓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同比种植面积、产量双增加。在粮食生产方面,相关部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控,农资价格上涨过大时适当给农民以补贴。在疫情与地缘冲突的双重冲击下,物流成本不断抬高,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流通受到巨大影响。对此,我国应该灵活调整农产品贸易政策,围绕重点进口农产品,完善与有关国家的防疫沟通协调应急机制,确保进口渠道高效畅通。

在农业生产全球化分工的今天,我们更要坚定“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坚定“走出去”的信心,积极做好风险防范措施面对俄乌冲突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农业农村部门、外贸部门要高度关注海外投资布局的多元化发展,提高我国进口的灵活性。

世界仍然很不太平。地区冲突、气候灾害和经济下行压力产生共振,加大了全球性粮食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世界粮食计划署报告显示:2020年,地区冲突影响到23个国家近一亿人粮食安全,预计到2050年,全球因社会动荡而流离失所的人口将增加到1.43亿。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疫情这次大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彰显,正得益于党和国家对粮食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对粮食事业的高度重视,如今我们得以拥有“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底气。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更要未雨绸缪、主动谋划,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用中国饭碗装中国粮。不断打牢粮食安全的基础,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把大国粮仓的根基夯得更实,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2022-07-05 朱婷 ■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038.html 1 乱云飞渡仍从容 27,03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