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吕萍
2022年6月27日至7月1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定发展增加就业”专题调研组在福建多地展开走访座谈。作为闽籍企业家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全程参与调研。其间,围绕企业招工稳岗、战略转型以及政企配合共克难题等话题,蔡金钗接受了本报随组记者的专访。
记者:在您看来,食品加工业算传统产业吗?
蔡金钗:算。
记者:传统产业现在吸纳就业的形势,是越变越好还是没什么变化?
蔡金钗:传统产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吸纳就业很有帮助。传统产业吸纳就业的形势,在各级党委政府一揽子稳就业政策的支持下,应该说越来越好。但是,我们企业每年的关键生产期,还是会出现用工不足的情况。
记者:企业的关键生产期是什么时候?
蔡金钗:春节前一个月和春节后一个月,年节订单比较多,正是我们这种食品企业开足马力加紧生产的时刻。但我们车间大部分来自云南、四川、贵州、河南的工人,一临近春节就返乡心切、提前离岗,这导致企业在生产旺季出现了大量缺工的现象。
记者:是否有可能从临近企业协调人员灵活就业?
蔡金钗:在一个地方办厂的企业,大家都会遇到缺工问题。
记者:您是否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蔡金钗:我们每年春节前,还会通过一些劳务中介介绍临时工来帮忙。但这些劳务中介往往会瞧准机会抬高中介费,这些被临时介绍过来的工人技能也不成熟,影响产品质量,用工成本也不低。
记者:所以对您而言,招上来的工人是养得起的,现在的问题是招不到能够和您共度关键生产期的工人?
蔡金钗:春节季节性缺工,是很多传统产业会遇到的情况。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外来员工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他们有家的感觉,避免出现断层式缺工。
比如,2020年初,疫情稍有缓解后,我们就想方设法让员工回到岗位上来。疫情之前,我们都是雇大巴车送这些外省员工回乡过节的,连大巴司机都陪在那里过节。疫情来了,没法用大巴车接送了,我们就为员工集体购买机票。这个事影响挺大,一传十十传百,因此疫情之初的招工问题没有难住我们,让我们在其他企业复工复产率相对较低的时候,就实现了90%左右的复工率。此外,2020年,我们还招了20个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他们在他乡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企业也是每月补贴1000元、连续补了1年,现在他们都脱贫了。
记者:其实从保就业、稳就业角度说,您的企业应该是“蓄水池”,而非“浅滩”。
蔡金钗:是的,我们有吸纳就业的社会责任。除了全国政协委员这一身份,我还是泉州市的人大代表,今年泉州市两会,我提了一个建议,也就是在每个镇设立一个劳务公司,多吸收一些本地的劳动力,可以由镇政府或者村委会来做中介,专门将本地区闲散人员召集起来,搞技术培训,之后再到邻近的工厂去上班。这样的做法一举多得,不仅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还能增加村财政收入,稳社会、稳家庭。
记者:这次我们在福建调研走访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另一类是数字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两者都有可能创造出更多新岗位,比如您的企业原来没有带货的主播,现在有些员工这方面的潜质会被挖掘出来。但同时厂子里也有很多老员工,跟您打拼了很多年。那么此时此刻,当企业面临战略性转型抉择时,您更倾向于带着、拖着老员工往前走,还是在人才方面采取“拿来主义”?
蔡金钗:从感情上说,我更喜欢用老员工。在创新路上,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整个市场都较为低迷,那么就要求企业家,老员工要顾,也要走好创新路,该借助外脑时还是要借的,不要什么都亲力亲为。作为企业领导者,自己要有判断、做决断。在企业管理上,最忌讳的就是墨守成规,因为你要为众多员工的职业生涯负责,我们既要让老员工有更好的盼头,也要让新员工有用武之地。如果员工看不出你给予的明确发展方向,人家可能就不会跟着你走了。
记者:我们围绕闽商的传统气质——爱拼会赢再聊一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我们赶上了,爱拼之外,我们还要敢赢,赢在化危为机上。这就需要企业家定准战略、推动转型。在这个阶段,您认为企业家会担心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蔡金钗:闽商是一群非常爱学习、善学习、会学习的群体,一直以来,我们以“晋江经验”为指引,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实实在在地做好主业。现阶段,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都是企业家担心的问题。作为企业家,只有更加深刻践行“晋江经验”,苦练内功,才能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记者:从政府扶持企业角度看,地方上采取了顶格的做法。比如千人扶千企,感觉还是非常接地气的。但为什么我们一路走来还是听到有企业家反映,扶持政策落在了“脚脖子”上,最后100米甚至是最后1米感觉“跑丢了”?
蔡金钗:现在各地都出台很多措施帮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您刚才说的千人扶千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政策的落地上,可以尝试将权限下放到县、镇一级,让县里的科级干部一人挂一个企业,直接把财政金融等政策带下去。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了,刚刚我们提到直播带货,对于这种销售渠道,您感觉如何?
蔡金钗:这是一个全新的销售渠道,最近几年很多企业走上了直播带货之路,直播带货也确实造就了一批网红和网红产品。
直播带货作为一个全新渠道,我觉得它还不是很规范。有的网红要坑位费,动辄二三十万起步;还要企业给出低价,拿高佣金。传统产业在直播带货中很难获利,甚至可能亏钱赚吆喝。但是,作为目前最火的直播带货,企业又不得不主动去“拥抱”它。另外,直播带货“门槛”那么高,让小微企业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