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惠娟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了1000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今年春季开学以来,上海、北京、吉林等地疫情出现反复,又让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稳就业”“保就业”,成为社会各方面都关心的民生工程。
当前正值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刺阶段。高校如何应对挑战、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本期特别关注。
访企拓岗,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
为了弥补线下校园招聘会全部停滞对毕业生带来的影响,各地各高校创新工作模式,全力开拓就业渠道,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今年3月,华东理工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启动了校园“云招聘”。引导用人单位通过线上宣讲、远程面试、网上签约开展等形式进行校园招聘。持续推出综合性、行业性、区域性网络招聘会,参与合办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材料化工行业专场招聘活动,牵头举办上海“西南五校”“五个新城”网络招聘会,举办各类校园网络招聘会30余场。
数据显示,今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21.9万人,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年。同时,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下降、毕业生求职成本增加、整体就业压力加大。为了千方百计开拓市场资源,东北师范大学组建用人单位线上邀约专班,从历年的用人单位数据库中精选6500家重点单位,坚持每天12个小时不间断联系用人单位,开发优质就业资源,抢占就业市场先机。作为全国教育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承办了“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行业网络双选会”等各类线上招聘活动100余场,提供岗位7万余个。
借助4月24日中国航天日的契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里的航天科工集团大国重器专场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吸引了600余名应届生到场。“主题宣讲+专场双选+学术讲座”的系列校园活动搭建了全方位校企交流平台,畅通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渠道。“为了凸显学校专业特色,学校梳理形成了以国防科技领域和学科特色就业单位为主体的校级Top100、院级Top10核心企业,建立‘一对一’对接机制,落实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稳定就业主渠道。”“学校强化就业工作全员意识,融入教学、科研、服务、产学研合作等各项工作中,让学生了解社会、企业,让用人单位了解北航、学生,推进基于事业热爱内涵的就业。”在全国政协委员,学校党委书记赵长禄看来,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对毕业年级学生的学业、毕业、就业进行一体化的统筹推进,打造线上平台,丰富了教学、毕业指导、招聘信息及就业指导资源供给。
供需对接,打通求职招聘“最后一公里”
面对疫情挑战,各地各高校依托互联网开展全流程、立体式、个性化、精准化就业服务,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
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云上办理”,坚持就业统计规范化,在北京高校中率先启用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与网络签约平台,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据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相关人员介绍,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就开通了就业手续电子签章业务,安排党员同志驻校值守,设立了“7×24小时”全天候就业服务热线,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升级打造学校专属的“云上面试间”,协助用人单位通过线上谈话、委托查档、校内体检的方式开展政审考察等一系列工作……
教师招聘有其特殊的规律,为了让“师范生”顺利成为“教育人”,首都师范大学根据学生在求职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精准指导,涵盖教师招聘的各个环节:求职前期,邀请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围绕教师招聘流程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主题开展系列讲座,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求职初期,针对笔试环节安排了教师编制笔试专题培训。求职中期,开展模拟求职大赛和试讲指导一对一精细化磨课。求职后期——持续关注阶段,对于就业困难群体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档持续帮扶。
面对疫情常态化下快速变迁的职场新业态,北京城市学院打破传统思路,精推直播带岗、云端面试、校长推荐“三种推荐渠道”,全面实现网络“云”招聘服务。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介绍说,“学生何时有需要,老师何时有回应,‘7×24小时便利店式’就业服务工作,精准促供需对接。”
今年上海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上海各大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支持力度也在加强,助力应届生稳就业、就好业。上海交通大学举行2022年科创就业促进行动,尝试通过教师科创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创造新岗位,催生新产业,从而带动一批大学生就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促就业。即:一方面通过与教师科创企业共同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共建联培基地等,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活力,营造教师科创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另一方面,教师科创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成为具有产业特色、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特色载体”,助力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据林忠钦介绍,2022年科创就业促进行动直接带来岗位近500个。
思政领航,“就业育人”再发力
各地各高校坚持把就业指导、就业能力提升与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困难帮扶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化“疫情之慌”为“思政之窗”,突出就业育人实效。
一切经历皆教育。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充分用好“抗疫”这本生动教材,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转变“慢就业、缓就业”思想,动员学生抓住就业机会。推出特色“职播间”,从政策解读、岗位输送、心理辅导等不同维度为毕业生提供帮扶;邀请企业专家、大国工匠、校友导师、优秀毕业生等,激励毕业生以“不负韶华、青春奋斗”为坐标规划职业生涯;加强朋辈教育,组织开展了4场“战疫情·就业行”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助力毕业生们坚定信心、找准方向、成功就业。
“同学们到西部就业、基层就业是和祖国发展、人民期冀同频共振、同向而行,是真正的青春使命践行者……”6月30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的“永远跟党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2022届毕业生西部就业、基层就业出征仪式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建萍对赴西部和基层就业的2022届毕业生代表说出了内心的殷切期待。为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北京工业大学立足思政铸魂,持续开展了“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拓展了选调生、军队文职、基层就业岗位等各类政策性岗位资源,筹备组织基层、西部就业的毕业生举办出征仪式和特殊毕业典礼与 “奋斗第一课”,鼓励学生勇担时代使命,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之花扎根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