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元丽
“先立后破、以立为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再次强调了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海油服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郝振山介绍说,如果我们把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比作一场“接力赛”,那么当前就处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交棒”时间段,这个阶段将持续到2030年。我们要实现新能源加速发展,传统能源快速转型,两个方向是一致的,“一破一立”之间相互交融。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挥央企“顶梁柱”“压舱石”作用?郝振山表示,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为例,“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累计生产海上天然气1166亿方,从国际市场引进LNG(液化天然气)1.2亿吨。长输管道里程约1135公里,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821万千瓦,运营及合作的汽车加注站334座;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实现了海气、LNG等气源与多条管道的互联互通,打通了广东省天然气“南气北上”的通道。同时,中国海油长期以来通过深耕天然气产业,已经形成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模式。在“七年行动计划”引领下,以发现大中型优质油气田为目标,建成投产了“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流花29-2气田等多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建设南海万亿大气区。
另外,中国海油在加快LNG国际贸易、LNG接收站、天然气电厂、车船加气和LNG核心科技研发等全产业链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自主研发LNG全容储罐系列技术,规模从3万立方米起步到全球最大的27万立方米,形成了从项目设计、建设、投产、保运到生产运营的LNG接收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技术。其中,盐城“绿能港”(江苏滨海LNG接收站)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一期工程计划于2023年底全部投产运行,液化天然气年处理能力达600万吨。广东省首批新建液化天然气单一燃料动力船舶在中国海油完成首次加注,促进珠江流域绿色航运发展,“气化珠江”工程迈出实质性步伐等。
如何做好新能源与现有化石能源利用的有效衔接?郝振山表示,中国海油在传统能源与化石能源有效衔接方面,已经创新开展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2021年,中国海油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示范项目在渤海油田建成投产,并考虑构建分散式海上风电接入油田群电网的新型电力系统,已在蓬莱油田群和文昌油田群开展风机接入电网的方案设计和前期研究工作。5月底,中海油服(中国海油下属单位)与中国华电广东公司、国家电投广东电力有限公司就全面加强战略合作、推进海洋油气业务与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也达成了建设性意见。
“此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出了《关于积极推进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等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这件提案已经得到采纳和办复推进。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在谈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时提到,将建设三个示范工程,其中一个是在海上油气生产平台周边10公里海域内建设海上风电场,推动海上风电与油气田一体化开发,形成海上风电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模式,逐步实现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产业融合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海上石油平台就将用上风电,得以突破传统模式,更好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发。”郝振山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