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周刊

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首例心房分流器植入术:

严重心衰患者有了新治疗方案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3日   第 05 版)

作者:徐昕晔 韩毅

2022年7月4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唐熠达教授团队使用我国自主研发产品D-shant心房分流器,成功为一位高龄反复心力衰竭患者淤堵在左心的血液建立了一条“泄洪道”,使其症状得到了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心衰治疗领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严重心衰患者带来了福音。

“感觉挺好的,现在敢出门了。”吴阿姨复诊时高兴地说。现在的她,虽然做不到健步如飞,但上二层楼,已经不再发愁了。

据了解,患者吴阿姨今年78岁,40多年前开始间断有心慌的感觉,16年前因突然晕倒才发现患有心肌病。一开始,因吴阿姨的外甥女是一名资深的心内科医生,为其量身定制了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还使用了植入式除颤器、射频消融等先进的治疗方法,病情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

吴阿姨一直坚持认真服药、复查,但近几年来感觉到体力明显不如从前,遛遛弯就喘不上气,上一层楼就得歇一会儿。尤其是近一年以来,经常突然喘得说不出来话,脸色发青还冒虚汗,必须马上借助呼吸机才能喘过气来。在这一年内,因心力衰竭,吴阿姨先后住了6次院。

唐熠达介绍,心力衰竭是很多心脏疾病发展到后期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心脏作为水泵的功能明显下降,导致大量的血液滞留心脏的上游器官——肺,肺里面淤滞的血液过多了,就会产生一种类似溺水的窒息感,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心衰的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但是有一部分患者的心衰发展程度比较重,即使服用最优化的药物也无法完全改善患者的症状,吴阿姨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能否在血液淤滞到上游的肺脏之前,人为地造一个“泄洪道”,把血液引导到不太引起症状的地方成了问题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新的技术孕育而生。心房分流术,顾名思义,就是在心脏的左房和右房之间人为地制造一个窗口,让淤滞血液不会从左心房堵到肺里,而是会直接分流到右心房,这样肺里的淤血减少了,呼吸困难就会减轻了。因为人为制造的窗口很小,除了治疗作用外,不会造成额外的不良影响。

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专业组的陈宝霞主任医师一直密切关注着患者吴阿姨的病情和新技术的发展,并在心房分流术通过审核、启动开展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吴阿姨的外甥女,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并为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这让吴阿姨一家终于看到了希望,期待能够尽快手术。

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患者全程清醒。唐熠达一边做手术一边用语言引导吴阿姨,让她不要紧张。手术过程中,通过对肺动脉压力、左房压和右房压进行准确测量和计算,医生们为患者选择了最合适的分流器型号,并成功地进行了植入。

从手术开始到顺利结束,用时不到30分钟。术后的结果显示分流器固定稳定、位置良好,分流器的诊疗效果符合预期目标。由于手术的创伤非常小,在平卧了6个小时之后,吴阿姨就可以下床行走了。手术当天,患者症状就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后第三天,患者就出院回家了。

另据了解,心房分流术利用器械植入创造稳定可控的左向右分流,通过限定房间隔造口直径,可在有效降低患者左心房压力、缓解肺淤血及呼吸困难的同时不显著增加右心负担,不降低心排量,也不易引起反常栓塞。目前国内外在各种类型的心力衰竭(包括HFpEF、HFmrEF、HFrEF)均有临床研究开展,针对充分的规范化药物治疗仍控制不佳的中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引起的肺淤血呼吸困难和反复再住院,改善生存质量和不良预后,近中期效果显著。

2022-07-13 徐昕晔 韩毅 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首例心房分流器植入术: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494.html 1 严重心衰患者有了新治疗方案 27,49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