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春兰
编辑过程中,特别和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就这些学生和年轻人的选择在无准备的状况下聊天儿。征得他的同意后,特别将曾勇校长本人的一些感慨发出以飨读者。
教育在线:曾校长,我们对您去年面对毕业生的讲话中提到的几位年轻人进行了追踪采访。他们曾放弃优渥的条件选择到基层去锻炼,我们当时做了专访,很是被年轻人的选择打动。一年之后再次专访,依然为这些年轻人兴奋。他们不乏赤子之心,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曾勇校长:谢谢你,也谢谢同学们。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多当年是被分配的,没多少选择的自由。在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就业市场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选择自由。在这种条件下,我个人认为,学生们更应该去追求梦想和有挑战性的工作,更敢于去承担风险,而非过于拘泥于现实生计的考虑。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多一些挑战、多一些尝试和历练,只会提升能力、增长才干。我希望大家能够超越生计,尤其是电子科大这样的院校的毕业生们,正常毕业本不会有任何就业压力,更不应为眼前、现实的考虑约束。既要面对现实,更要有“诗和远方”。事实上,敢于挑战自我、追求兴趣和梦想、敢于承担风险的学生,未来的出息往往会更大,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更大。
教育在线:也感谢这些孩子的父母支持他们的选择,这样的社会氛围和时代土壤很重要。
曾勇校长:是的。就如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盖茨、乔布斯、扎克贝格、马斯克等仅仅看作稀罕的天才。浮出水面的也许只有他们几个,但水面之下的往往是有一大批敢于冒险勇于追求的探索者,也包括很多暂时的失败者和默默无闻者。有这么一大批,出现所谓的“天才”就是常态。没有这一大批,“天才”的出现概率注定极小。
教育在线:同意。整个社会要创造这样的氛围才好。事实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在中央和地方系列政策的推动支持下,“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成为一种时代氛围。
曾勇校长:是的,这让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