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统战新闻

丝绸之路上的诗和远方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剪影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5日   第 03 版)

本报记者 吕巍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兼容并蓄、多元一体、融合发展的特质。古丝绸之路延续千年,沟通中西,铸就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面向全球,顺应时代,为各国各地共同发展提供了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生动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日前,在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叶圣陶研究会、四川大学共同主办的2022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上,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采取现场出席和网络视频出席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丝路沿线的文明互鉴、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主题发表真知灼见,共同分享古代南方丝路文化的成就和四川成都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学术合作和创新发展。

南方丝绸之路:让历史照进现实

南方丝绸之路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邛崃、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是中国古代的国际通道。

“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贸通道,也是一条体现我国与周边国家交流融合的友好之路、文化之路。”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四川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宋志辉说,南方丝绸之路最引人注目的,不仅在于它在缺乏国际机制和组织框架的情况下延续了较长时间,还在于它通过和平的手段,实现并扩大了跨国商贸活动和跨种族文化交流。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要把欧亚大陆的不同区域连接起来,把不同国家的利益融合起来,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合作之路。”宋志辉认为。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由众人共同走出来的一条路,它并不属于某一个国家。丝绸之路这一提法,更多体现的也是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

因此,宋志辉提出,丝绸之路未来的发展,要以经济合作为主轴,以人文合作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自愿,不断丰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念、构想和规划。

新闻出版业:助力丝路文化传承

传承丝路文化,首先要弄懂丝路文化的要义,这需要从丝路历史中去找寻。

“古代丝绸之路已被知识界、广大民众广泛认知,这归功于专业学者孜孜不倦、兢兢业业的研究,也与新闻出版及相关媒体的工作分不开。”研讨会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大众出版分社编辑张龙表示。

他认为,“一带一路”的提出,不是对原有概念的继承,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所体现的丝路文化正是合作的文化、共赢的文化。

在他看来,出版工作,要服务于国家大局,在“一带一路”的宣传阐释方面,应该积极高效策划高质量选题,让“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他还提出,文化传承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精神载体,“丝路人”就是传承丝路精神的载体,他们的经历就是生动鲜活的丝路故事。

“‘丝路人’是一个范围广泛的人群,包括行走于古丝路上的使者、商人、僧人、艺术家等,也包括为新丝路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张龙认为,应用“丝路人”的视角去观察记录丝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历史与现实,出版人文纪实类作品;用“丝路人”的事迹为素材,创作传承丝路精神、鼓舞人心的文学作品;提炼“丝路人”在经济合作、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经验,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丝路文物保护:有赖法律实践支持

丝绸之路自古至今都是文化与经济的重要枢纽,相关文物及遗址丰富,但也正是因为文物遗址数量多,使得与文物有关的犯罪行为或法律纠纷不时发生。

“如要发挥丝路串联多文化、多国家、多语言的特殊性来建设国际性都市或带动地方发展,文物及遗址的保护是首要工作之一。”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张峯硕表示。

以陕西为例,8处世界文化遗产中,7处属于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省公安部门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盗掘文物者的设备精良、计划缜密,加上文物和遗址的特殊性,让张峯硕越来越觉得文物的保护不能只靠公安部门,需要文物鉴定、考古学等专业人士的参与,才能有效地采集犯罪证据以及追回流失文物。

“丝路文物其他的代表地,如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还要考虑其独特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对文物保护带来的挑战,相关的维护需要资金以及人才。另外因为涉及世界文化遗产,除了文物或遗址本身的保护,相关的知识产权、专利知识等因隐含庞大商业利益,相关法律知识普及以及权益维护也是许多学者关注的议题。”张峯硕说,因此,丝路文化的保护或宣扬传承,除了文物保护与观光产业发展的互补,更有赖法律的具体实践支持,有赖于增进法律或相关政策的可行性。

2022-07-15 吕巍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剪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692.html 1 丝绸之路上的诗和远方 27,69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