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迪 通讯员 陆健 施瑜
张謇诞生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近年来,海门区工商联(总商会)创新探索“六抓六强六提升”工作举措,引领商会行稳致远。
今年,海门区工商联精心打造“五心汇海”总商会品牌。这是当地抓品牌,强特色,提升商会辨识度的具体举措。五心既指五类所属商会始终与党同心,也指团结引导海门企业家传承张謇的“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民本意识”五种新时代企业家要具备的精神。同时,在全区商会组织中开展“商会品牌创建年”活动,推动形成“一商会一品牌”,目前已有40余家商会完成品牌申报工作,在区镇、行业、异地商会中涌现出“謇毅力行 同心共赢”等一批的商会品牌。
当地通过抓党建,强引领,提升商会凝聚力。成立了海门总商会联合党委,推行“商会+支部”党建工作模式,全区商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打造“学謇思源、弘謇致远”“四聚焦四促进”工作法等商会党建品牌。设立张謇企业家学院海门教学点,深入开展“学习张謇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教育,培训民营经济代表人士328人次。连续举办三届“张謇式”优秀企业家评选。在全区企业家中形成竞相学习、传承、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7月初,苏州市海门商会正忙着联络会员。7月中旬,他们将组织会员回家乡考察。海门已建立南京、苏州、广东、陕西等10家在外海门商会,构建辐射全国的招商引资网络。近年来,成功开展“情系桑梓海门行”等活动20余场,引进项目8个,总投资达210亿元。这是当地抓网络,强布局,提升商会覆盖面的具体措施。此外,当地聚焦重点特色产业链,上半年已基本完成电碳业商会、建设协会2家商会的筹建工作,同时不断加大新材料等商会的筹建力度。
今年5月下旬,海门区商事商会调解中心正式揭牌,调解中心由海门法院与海门区工商联联合成立。主要受理民营企业的各类民商事纠纷,通过“商会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实现诉讼和调解的有效衔接。5月31日,成功调解结案第一起案件。这是当地抓平台,强服务,提升商会幸福感的具体措施。海门区工商联依托“企业家沙龙”等平台,倾听企业诉求、助力企业发展。联合金融局等部门开展“银企对接”等活动,护航企业发展。推广“海企通”App平台,解决企业发展难题394件,其中“疑难杂症”16件。与检察院等八个部门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已有3起案件开展了合规监督评估。
张謇毕生致力于发展教育。如今,在海门正余镇,教育发展基金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团队给予了超200万元的补助和奖励,对困难学生给予资助,远途的教师也有班车通勤。正余镇商会出资1200多万元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医疗关爱基金。这源于海门区工商联在商会中广泛开展“学张謇担责任”活动。海门区工商联注重抓宣传,强担当,提升商会贡献度。贡献不仅在海门,各商会积极响应“苏商入黔”号召,签约投资4个项目,总投资125亿元,支持贵州发展。今年,在上海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海门区工商联号召海门商会组织、民营企业家倾囊支援,为近470多名乡贤点对点送上了价值40余万元的生活急需物资。
此外,海门区工商联还抓制度,强规范,提升商会发展力。编印工作指南,系统性地整理了商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完善九项重大治理制度,确保商会“搞得活、管得住、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