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圣堂庙会的前世今生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22日   第 10 版)

范义哲

进入7月,阳澄湖的大闸蟹开始火起来了。民间的“六月黄”,名声向来很响。但其实,在阳澄湖地区,还有一个文化符号历史悠久、名头响亮,那就是圣堂庙会。

阳澄湖地区自古鱼稻文化发达,百姓为期盼风调雨顺、消灾避难而祈求神灵保佑之民间信仰活动延绵不绝,一年四季庙会不断。而每年春天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圣堂寺举办的圣堂庙会则是其中最盛大隆重和最具代表性的。500多年以来,这一庙会成为阳澄湖地区颇具群众基础的民间信仰活动。

相城区政协委员、圣堂寺主持行慈介绍,圣堂庙会2013年被列入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6月12日,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圣堂庙会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相城小志》记载,圣堂庙史称东岳庙,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1522-1532年)。1957年圣堂庙曾改建为湘城中学校舍,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于原址之南重建圣堂庙,2000年更名为圣堂寺,庙会也逐年恢复起来。

每年农历三月廿六至廿八,相传为东岳大帝诞辰,相城区阳澄湖镇及周边的太平街道、渭塘镇,常熟市辛庄、横泾,昆山巴城、石牌等地近百大小庙神都被大轿抬出,甚至扩散至上海、无锡等地区,各地神明均“解饷”到圣堂寺仁圣宝殿庆贺东岳大帝生日,名曰“春会”。庙会当日一大早,身着民俗服饰的民众们就整装出发,抬出各路大小庙神,两面大锣鸣锣开道,托香、小拜香、桃花担等各种会班、民间文艺队伍纷纷上演,在吹打弦乐声中缓缓而行,边走边演。仪式完毕后,调龙灯、挑花担、打莲厢、腰鼓、阳澄渔歌、传统戏曲等各种民俗文化表演活动悉数登场,来自各地的围观群众也纷纷驻足观看拍手叫好,一直延续到傍晚时分散尽。

当日庙会周边摊贩云集,饮食小吃等花样繁多;卖艺杂耍五花八门,现场热闹非凡。

圣堂庙会是在阳澄湖区域民俗仪式、民间文艺的重要载体之一。长久以来,它已成为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感知认知属于自身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伦理观念,从而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人与人、社区与社区间的交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度假区(阳澄湖镇)注重民俗文化项目的保护,依据庙会的活态性、传承性、流布性和地域性特点,力推非遗资源有效“存续”,逐步形成了以湘城古镇为中心的阳澄湖区域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圣堂庙会民俗活动得到有效延续。形成正面的社会影响、历史意义、人文价值。(作者系相城区政协工作人员)

2022-07-22 范义哲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113.html 1 圣堂庙会的前世今生 28,113 /enpproperty-->